蔣文龍主編 /《鄉村尋根》衢江東坪村:一顆柿子的六產實現途徑
導語
《鄉村尋根:浙江鄉村品牌案例精選》一書由蔣文龍會長主編,李駿、莊慶超副主編。本書從永安村、東坪村、徑山茶、白楊村等十個鮮活案例出發,展現了浙江鄉村依托各自產業、文脈等資源,進行品牌化建設的歷程和成果,探討了浙江鄉村品牌化發展的路徑。同時,書中對十大案例深度剖析,指出了鄉村品牌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強調加強品牌定位、深入文化挖掘與活化、進行系統規劃等方面的重要性,為鄉村品牌建設提供了思路與方法,助力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共同富裕。
圖片來源“衢江發布”
衢江東坪村:
一顆柿子的六產實現途徑
東坪,曾經是掩藏在深山之中“無人識”的小村落,僅僅經過兩三年的時間,就變成了享譽浙江名揚全國的“網紅”千年古村,引得不少鄉村爭相效仿。
東坪成功的實質,其實是產業的成功。在關鍵性的兩三年里,東坪的產業核心早已重塑,今非昔比。而“找到好地方、發現好產品、發展好產業、收獲好效益”的第六產業實現路徑的正確性與強落地性,在東坪被反復證明。“小業態、大產業”的運行思路,也有了又一張以柿子為主題的生動面孔。
圖片來源“衢江區文廣旅體局”
隱匿在深山中的千年古村——隱世東坪
2014年前,提起東坪,衢州以外的人都只能搖頭表示不甚了解;但問到衢江區甚至是東坪村本地人,他們往往能如數家珍地列舉東坪的種種特別之處——這里的柿子特別好吃、這里的四季景觀比別村更有味道、這里還藏著隱匿了千年的歷史秘辛……一言以蔽之,東坪是個如隱世桃園般的好地方,等待著時代的和風吹開她朦朧的面紗。
峽川鎮東坪村隸屬于國家森林城市衢州市衢江區,距市區38公里,位于衢北千里崗山脈,海拔518米,是衢北大山里一個神奇的古村落。這里是典型的盆地氣候,全年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水質為國家一級標準,空氣負氧離子極高達國家森林景區級標準。優質的氣候不僅孕育出了大量美食,更營造出靜謐的緩慢時光。人與自然水乳交融,欣然生長。
東坪村周邊地貌
東坪景觀資源豐富,不僅有天然千年古樹群、山崖巨石,茂林修竹,還有載著厚厚歷史與生活情味的唐朝古道、山名水果。這座悠遠靜謐古村落的富饒風光和人文底蘊,讓人嘆為觀止。這里一年四季的風景仿佛五彩繽紛的畫卷,春天油菜花的金黃、夏天古樹的翠綠、秋天楓葉柿子的爛紅、冬天瑞雪的銀白,每一卷都讓人欣然前往而流連忘返。
東坪村素以“古道、古樹、古民居;紅楓、紅柿、紅辣椒”聞名,在亙古的歲月里,浸透著山民與生俱來的質樸濃烈風情。其中,東坪古道全場1.5千米,有1144級臺階,寬有2米,以青石板鋪就。古道兩旁是古樹群,參天古樹有香樟、紅楓、桂花、檀樹、銀杏等,樹齡多在800年以上。據記載,唐皇室后裔李燁從麻團嶺轉遷峽川東坪,此后修建東坪嶺。“東坪古道”,在迎來送往間,已歷經了1300年的歲月。
據《衢縣志》等史料記載,武則天在位時,為防武后殘害,一批李唐宗室外遷。李治(唐高宗)第七子李燁,從長安遠避福建古田長河麻團嶺。唐中宗時(705-709)從麻團嶺轉遷峽川東坪。是以,東坪李姓系唐朝宗室后代子孫。村民李延標家尚有保存完好的三本《李氏宗譜》。皇室秘辛、千年隱匿,八十集電視劇也講不完的心酸與榮耀,映照在東坪每一張原著名的臉上,讓東坪的每一個角落,都染上了傳奇的基因。
這座被掩藏了千年的古村,如果用“找到好地方”的標準去比對,就會發現,隱世桃園東坪,根本就是一個寶藏古村。
“找到好地方”的關鍵點,在于尋找“地標性”、“差異性”和“支撐性”。“地標性”,指的是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搶占天然的市場空白點;“差異性”除了獨特的價值點,更強調差一點能產生的優越差距勢能,與同一地域的其他特性或其他地方的相似特性拉開明顯的距離,以及這種優勢對市場的吸引力;“支撐性”更多強調的是產業發展的借力點,比如原有的知名度、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人力和空間資源的拓展性等。
東坪的生態和四季景觀,有著明顯的優越性,這也是為什么東坪在尚未進行“景區開發”時,就有很多人慕名前往的原因;東坪的三古三紅和皇朝隱逸文化,則有著十分突出的“人無我有”的地標屬性;而優越的一產環境和產品、被廣為流傳的隱逸文化資源,則成為產業發展的支撐點。
東坪,是一個有資源、也值得被重新發現的好地方。
圖片來源“浙江省旅游民宿”
渴望“名氣”變現的隱世信物——東坪貢柿
在好地方,一定能找到一款能撬動產業的好產品嗎?從根本理論出發,會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而所謂根本理論,本質是“非此不可”。好產品的定義,不是必須都是原生。原生條件好,做好產品省力;原生條件不好,則可以創造條件成就好產品。在塑造好產品的路徑上,最終的選品往往是最契合“好產品”模型的產品。
“發現好產品”的關鍵點,在于評測產品的“品質支撐、潛力支撐、故事支撐和規模支撐”。“品質支撐”,是指產品本身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優勢,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潛力支撐”是指支撐產業鏈裂變的可能性,比如拓展二產的技術、開發三產的體驗性等;“故事支撐”,是指有利于品牌塑造的既成事實,例如家喻戶曉的傳說、廣為流傳的產品故事等;“規模支撐”是指足夠產業向深度或廣度拓展的張力,足以支撐產業實現人人致富、年年致富,強調廣泛性與延續性。
縱觀東坪的四大地標優勢,生態資源是當地共同的大背景、景觀的產業裂變延展性不足、文化更側重于精神層面的支撐,唯有在“三紅”資源中尋找機會。經過對“紅辣椒、紅楓、紅柿”的具體分析,我們發現了紅柿這個完美的產品源,品質、潛力、故事、規模皆能支撐一個產業的開發裂變。
“衢州紅柿以峽川有名,峽川紅柿又屬東坪最佳。”紅柿是東坪的特產,品種繁多,有客柿、西瓜柿、鳥柿、湯瓶柿等,以軟糯多汁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在東坪,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到處是粗壯的柿子樹。每年柿子成熟的季節,村民們挑起一擔擔紅彤彤的柿子趕到鎮上或縣里售賣,吆喝一聲“東坪貢柿”,往往能博得更多的買主。
圖片來源“衢江發布”
紅在渠道的東坪貢柿,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優秀,品質有多上乘,因為它還沒有走到更大的市場、登上更大的舞臺。
東坪“貢柿”的傳說源于一位娘娘的鄉愁,廣為衢北百姓傳誦的明朝中后期的李澤娘娘正是東坪人。這位娘娘入宮后的第一個中秋,望月思鄉,想起家鄉父老,想起家中紅柿。然而,吃遍全國各地送來的紅柿,娘娘皆不如意,故決定以后的每年中秋,由衢州進貢一籃東坪紅柿進皇宮。久而久之,東坪紅柿便得名“貢柿”。東坪的柿子在有貢品的美譽加持下,讓更多人愛上了東坪紅柿的軟糯香甜,漸漸有了衢州“首柿”的風頭。
但東坪紅柿的名聲,并沒有為村民在收益上實現質變的提升。最大程度的利好,只是柿子賣得快一些,或者一個柿子貴上那么一兩毛。食客們還未從東坪貢柿中吃出皇家的大氣和鄉愁的珍貴。
東坪隨處可見的柿樹,讓真愛柿子的村民在千年前就開始了對柿子衍生品的探究。經過千年的傳承與創新,留下了各種制作柿子美食的技法。就單制作柿干一個技法而言,智慧的東坪市民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摘柿子、選柿子、削柿子、分柿子、曬柿子、存柿干的一套技法。東坪人做柿干,所選的柿子必須通體橙色、保留足夠的硬度,且對成熟度也有著嚴苛的要求,對曬柿子的時間把握也十分嚴謹。
這些獨特的技法不僅有著天然的“東坪紅柿“的市場區隔力,也為豐富二產的產品品類儲備了豐富的能量。
東坪全村年產紅柿平均約為30萬斤。其中最大的一顆柿子樹已有500年樹齡,產量高達幾千斤。顯然,東坪的柿子在產量上,受地域和生長時間的限制,很難有明顯的突破。
但是,如果從品牌溢價的角度來提升東坪紅柿的價值,30萬斤的產量也有足夠的運作空間,可以實現惠及人人、惠及年年。
一個古老IP的五級跳——品牌溢價之路
發展好產業的理論原型,來源于第六產業的發展模型,其核心思路是通過整合一二三產業,最終達到增加農業于農村經濟發展效益的目的。在第六產業基本類型的選擇上,鑒于東坪紅柿在產量上有明顯的天花板,無論是新鮮的柿子,還是二產開發的各類柿子衍生品,產品都有限,東坪圍繞紅柿,采用了“農業與其他產業叉型”的產業結合方式。
具體來說,就是柿子與文旅產業的叉型,首先,用文化加持產品,通過塑造全新的品牌內涵,實現地標級產品的時代升級,實現一產的溢價;其次,通過品牌業態館的打造和運營,具象化品牌形象,拉動客流;再次,用業態館倒推二產和三產的整體產業鏈延伸,衍生文創產品;最后,用市場反饋和當地文化,構建更具體現感和舒適度的文旅產業,推動小業態后面大產業的布局與發展,最終實現六產大融合。
首先是一產品牌溢價。以東坪最特色的優勢農業——柿子為中心,通過品牌化、規模化經營,優化產業布局,提升柿子的產業競爭力,拉大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優勢。
二是小業態承載六產融合發展。匯聚產業精華,將一產、二產、三產的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匯聚到集中的小業態上,形成六產時代的地標性業態,成為東坪的對外展示面、產業布局的縮影和世人了解東坪的窗口,形成網紅打卡點,提升整村品牌知名度,成為下一次產業裂變的源點。
三是二產品類(文創產品)開發。通過對技術(傳統古法技藝+現代綠色科技)創新利用,對柿子產業進行深入加工和探索,擴大一產產品多元化發展,豐富民宿伴手禮產品,形成豐富的獨特產品體系(例如柿子酒、柿葉茶等),避免與村民一產產品形成競爭,拓寬提升產品整體體系。
四是旅游業態整體提升。橫向拓展柿子產業,通過東坪古道和唐皇室后裔隱逸文化的挖掘,將其導入旅游業、文化創意業等,進一步催化新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發展具有東坪特色的“隱柿”主題產業。如引入民宿,形成民宿產業集群。通過持續的熱度運作,提升客單價,為村集體增收,帶動老百姓致富。
起步階段東坪的區域影響力和旅游競爭力在整個衢州市均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區域特色不明顯。為了破解東坪鄉村旅游發展難題,為其尋找更加貼切的定位,建設原汁原味的鄉村和鄉愁,策劃團隊歷時2年多,多次實地考察、市場調研,梳理東坪的古村、山水、文化等資源,從規劃鄉村到策劃鄉村,再到營銷鄉村,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根據不同時期產業模式及發展狀況,可以將東坪的第六產業發展進程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規模化經營,柿子品牌整合階段(1.0模式)。這一階段,主要是整合東坪村的柿樹資源,通過東坪形象LOGO、柿子包裝等一系列文創設計,對柿子進行品牌化經營管理。第一步優化柿產業發展布局,由村集體整合東坪柿樹資源,對柿子進行統一品牌包裝、經營管理。第二步,設計東坪形象LOGO,應用延展到東坪旅游商品、村落等其他產品標志中,對柿子、柿餅等產品進行統一包裝設計。此后,東坪柿子進入品牌化發展階段,為第六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是持續性營銷,貢柿品牌IP提升階段(2.0模式)。這一階段,目的是為東坪貢柿的品牌IP造勢,通過舉辦“東坪柿子節”,迅速打開旅游知名度,使柿子價值得到提升。2015年10月,衢江區鄉村休閑旅游節暨“千年古村·濃情柿界”東坪柿子節如期舉行,參與者千余人,吸引包括《農民日報》、《浙江日報》、浙江新聞網等全國十余家媒體熱情報道。本次活動,東坪圍繞柿子大做文章,巧妙設計了“開柿大吉”、“一生一柿”、“覓柿尋寶“和|玩轉夜柿“等項目。對當地人來說聞所未聞的”古柿樹拍賣會“則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鎮村之寶”百柿大吉“這棵公認的”柿樹王“經多輪競價后,以13.8萬元高價拍出。按照柿子樹的產量和競拍價,”柿樹王“所產的柿子,每個已經高達20多元。此次競拍所得共計28.6萬元,扣除種植成本等費用后,全部用于公益事業。“一個柿子買到二十元“,折射出東坪從效益產業向品牌農業的演進,通過柿子節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了東坪柿子的品牌影響力,繼而提升了柿子的產品價值,實現了村民的增收。
第三階段是業態館打造,整村品牌知名度提升階段(3.0模式)。東坪貢柿在前兩個階段之后,市場知名度得到了較大提升,但是來到東坪的游客,除了在掛果季節,依然很難直接體驗到東坪貢柿的魅力,游客體驗不足、村民增收有限、季節性問題依然存在。出于市場的實際需求,更是為了搭建起六產的架構,推動東坪產業的真正升級,“小業態、大產業”的模式再一次被運用到東坪的產業發展中。
“憶宿·隱柿民宿”是“小業態大產業”發展模式的東坪標本。承載著“老村落、新時尚”的創業理念,由外來資本和村委合作開發。民宿集集客房、茶吧、書房等功能于一身,公共區域包含非遺展陳區、產品體驗區、電商產品區三大塊,本質上是東坪的品牌業態館。在設計之初,隱柿民宿就被植入了多重身份:返璞歸真的時尚消費場所(二產三產融合),親切的社交空間(三產需求),市場及產業的信息交流場所(六產融合),游客的休閑娛樂空間(三產延伸),生動的鄉村文化窗口(六產融合)。
民宿坐落于古村中,由兩位年輕的海歸設計師設計。秉承返璞歸真的設計理念,建筑融合傳統與時尚元素,與古村和諧統一的同時又處處彰顯柿子文化特色,滿滿細膩生活氣。這里沒有花哨的硬裝,有的是如東坪古村、古道、古樹的質樸隱世味兒。民宿由設計師參與運營,并由村民參與日常運營。管理運營團隊將民宿作為鄉村文旅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對接窗口,致力于整合多方資源,打通鄉村建設的各個環節,通過小業態撬動大產業,培育鄉村重點產業。從以“招商”到招“村民”,從“售賣產品”到“享受生活方式”,打造鄉村美好生活空間,實現主客共建共享。
“憶宿·隱柿東坪”一經開業,便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省、市、區各級領導蒞臨參觀指導,包括央視在內的眾多知名媒體競相報道,更有游客不遠千里前來體驗。“憶宿隱柿東坪”已然成為文旅網紅主題民宿新風尚。2018年12月,“憶宿·隱柿東坪”通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年度民宿等級評定,正式晉升為“金宿”。“憶宿·隱柿東坪”民宿,即東坪品牌業態館的成功打造,為整個東坪起到了品牌示范作用,提升了整村的品牌知名度,以網紅打卡點的美譽導入大量客流。
憶宿·隱柿東坪圖片來源“趣村游”
第四階段是文創衍生品打造,柿產業發展階段(4.0模式)這個階段,為充分發揮柿子產業的資源優勢,開發產業資源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自品牌創建之后,通過技術(傳統古法技藝+現代綠色科技)的創新利用,以“隱世”文化和柿子文化為核心IP,對柿子產業進行深入加工和探索,打造文創衍生品,豐富柿產業的產品類型。
柿子主題體驗類旅游衍生品:體驗類旅游產品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將柿子結合傳統節日文化習俗,創意性地開發特色美食、手作產品等。例如,將柿子結合湯團,在元宵節體驗制作柿心湯團;在中秋節體驗制作貢柿月餅等。2016年端午節,東坪舉辦了端午節活動,結合唐文化,與游客一起體驗制作九子柿粽,創新了柿子的產品類型,豐富了旅游體驗。
柿子茶 圖片來源“衢江發布”
柿子主題銷售類民宿伴手禮:銷售類旅游商鋪通過古法技藝和技術創新,研發柿子深加工的旅游商品即民宿伴手禮,例如柿子酒、柿子醋、柿子茶。同時,將柿子元素運用于手作產品中,例如開發柿子香包、柿子燈等。
通過對柿子文創衍生品的打造,擴大了一產產品多元化發展,豐富了民宿伴手禮產品,形成東坪獨特產品體系,避免與村民一產產品形成競爭,拓寬提升了產品整體體系。
第五階段是“隱柿”主題產業拓展,旅游業態整體提升階段(5.0模式)。經過前幾個階段的運作,東坪鄉村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但與此同時,配套業態的缺失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階段,進一步提煉東坪鄉村旅游品牌形象,圍繞“隱柿”主題,通過柿產業多功能的拓展,賦予原有產業新的附加功能,形成了適合東坪鄉村第六產業開發的業態內容,使得柿產業發展面拓寬,增加其中的增值環節和空間。
“隱柿東坪”品牌形象提煉:挖掘東坪本土文化——唐皇室后裔文化、古道文化、貢柿文化、山林隱逸文化、傳統民俗文化,用文化去包裝鄉村,讓文化落地變為故事,由此提煉出東坪的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隱柿東坪,結合東坪最具特色的唐李世民后裔文化和柿子文化樹立“隱柿東坪“的品牌,締造逍遙自在的鄉村隱逸生活;形象口號——隱世在東坪,逍遙作柿民,隱世在東坪——既隱含唐李世民后裔隱居于此的歷史,還突出東坪打造逍遙自在生活狀態的目標,逍遙作柿民——既體現了唐李世民后裔低調身份,還代表東坪柿民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體驗東坪鄉村生活。
隱柿主題業態開發——四季營地:以“隱柿”品牌建設為核心,通過村居來承載其核心價值,同時聯動東坪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品牌價值。發展東坪古村為衢州首個鄉村隱逸主題四季營地。
圖片來源“衢江發布”
總體規劃,以東坪四季美景味依托,依據規劃區內不同地資源特性,規劃為“春攬花海夏觀星,秋賞紅柿冬探雪”四季主題營地。四大營地主題各自對應當季最佳美景,四時之景不同,每一季節各營地均擁有特色景觀形成差異化民宿體驗,讓游客體驗東坪古村的鄉村隱逸生活。
分期建設,一期隱柿木屋,保護柿園推崇節制、有效手法體驗鄉村,將5幢木屋隱入柿園,面向山林,點亮柿燈,迎山風、望星辰,感自然大觀;二期隱柿東坪精品民宿,通過對現有民居建筑的改造,隱入村游的鄉村旅游經營模式,為東坪鄉村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度假休閑空間;三期星空露營,逃離一個看不見星星的城市,來到東坪靜靜地享受漫天繁星,以觀星為主題,氣泡屋所營造的觀星營地,讓游客躺在床上就能被自然景色所包圍。在優美的四季環境中提供多樣化的東坪民宿體驗。
圖片來源“衢江區文廣旅體局”
文化落地,豐富業態內容:鄉村旅游不能只是住宿,同時還應該于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保留當地的特色生活。現今大多鄉村旅游仍停留在硬件建設、景觀營造上,往往“情懷有余,經驗不足”,缺乏與目的地文化內涵主題的結合,缺乏前瞻性、整體性的地域整合規劃。東坪鄉村旅游發展需要提煉文化特色,用文化去包裝營地,讓文化落地變為故事。結合唐朝文化、傳統民宿文化,將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等業態內容融入四季營地,豐富業態內容。
以唐裔文化活動區為例,利用東坪優異的梯田資源,融入東坪唐朝皇室后裔文化,開展唐裔主題特色鄉村文化體驗活動,讓游客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唐朝歷史文化及民宿活動:皇家菜園,集農業生產、生態觀光、田園體驗于一體的農耕田園,遵循自然農法與鄉村風味,以天然肥料灌溉,生產如皇家貢品般優異品質的無公害高山有機蔬菜,滿足小康社會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要求,并為游客提供親事農耕的體驗園地;皇家獵場,以稻草扎成各種動物造型,采用竹制弓箭開展戶外射箭比賽,模擬再現唐朝皇室狩獵場景,并配套投壺、射粉團、步打球等民俗活動。
更多資本的引入和村民的主動創業:一系列旅游業態打造的成功,不僅帶來了村民的意識轉變, 也給鄉鎮領導帶去新思路。村民由被動變成主動,愿意更主動地去投入;政府一方面幫助和引導村民提高創業能力,使他們參與和融入鄉村旅游的發展中,提升本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積極拓展社會資本,通過資方力量誕生更多的成功業態。
“憶宿·隱柿東坪”之后,東坪陸續迎來了多家民宿的加入,形成民宿產業集群。隨著業態的增多,對外宣傳持續升溫,東坪游客與日俱增。游客在東坪的客單價逐漸增多,讓當地村民及村集體帶來了更為豐厚的收益,帶動老百姓致富。
圖片來源“衢江區文廣旅體局”
一顆柿子的時代璀璨——鄉村振興的品牌樣板
東坪項目,以特色農業(柿子)為核心,使東坪農業跳出單一農業生產的圈子,將農產品變成旅游商品、旅游禮品,增加農產品的經營路徑,推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其次,將科技、文創力量以及文化內涵引入農產品,創新農產品開發,吸引高素質人才以及資本回流到農業,增強東坪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促進產業融合。
隱柿東坪旅游驛站圖片來源“衢江發布”
一是推進品牌化發展,提升農產品價值。
東坪項目,使傳統農業向品牌農業演進,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加快了當地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的轉變,有助于農民的就業增收。通過對特色農業的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設計,快速建立起東坪品牌農業,并通過互聯網、柿子節等宣傳營銷,擴大區域品牌影響力。農產品價值在短短2年時間,價值近乎翻倍,農民獲得更高的收益。
二是擴展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豐富旅游產品。
一方面,通過科技手段和藝術加工,在柿子的生產加工過程及產品中融入文化內涵,創造出較高的文化附加值、生態附加值、科技附加值和服務附加值,滿足人們精神和文化需求的創意柿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豐富當地旅游商品。另一方面,通過探索發掘東坪當地的自然資源以及文化資源,定位“隱柿東坪”的品牌形象,構建以四季營地為核心的民宿業態,同時拓展產業鏈進一步向外延申,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內容。
三是成功實踐“小業態大產業“鄉村產業模式,助力三農發展。
“小業態,大產業”、“老村落,新時尚”,這是憶宿的創業理念。甄選本地健康原生態的特色產品,塑造原產地標簽與區域化品牌,延長產業鏈,聯合線上平臺與實體空間,實現產業融合,為當地產業發展樹立業態標桿,最終創新農業,致富鄉村,造福農民。
四是旅游知名度提升,為周邊鄉村旅游發展起到示范性作用。
通過特色農業發展、品牌塑造,業態構建等一系列措施,東坪鄉村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游客量成倍增長。同時,東坪良好的基礎及廣闊的開發前景,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建設,促進當地農業及其他行業的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東坪已成為以特色農業發展為核心的第六產業鄉村的代表,為周邊區域的美麗鄉村旅游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作者 汪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