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龍主編 /《鄉村尋根》遂昌湖山村:從自然之美到科技之光
導語
《鄉村尋根:浙江鄉村品牌案例精選》一書由蔣文龍會長主編,李駿、莊慶超副主編。本書從永安村、東坪村、徑山茶、白楊村等十個鮮活案例出發,展現了浙江鄉村依托各自產業、文脈等資源,進行品牌化建設的歷程和成果,探討了浙江鄉村品牌化發展的路徑。同時,書中對十大案例深度剖析,指出了鄉村品牌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強調加強品牌定位、深入文化挖掘與活化、進行系統規劃等方面的重要性,為鄉村品牌建設提供了思路與方法,助力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共同富裕。
仙俠湖景色 圖片來源:“遂昌旅游”
遂昌湖山村:
從自然之美到科技之光
一千多年前,云游詩僧貫休來到湖山。彼時,湖山還只是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烏溪江的江水在這里與湖山相遇,張開雙臂,把這個美麗的江南小鎮環繞在臂彎中。貫休駐足江邊,看著眼前的云山箬水,青山隱隱,山水間炊煙裊裊,烏溪江上偶有漁郎晚歸,映照著一輪燦爛的夕陽……看到這一片的寧靜、和諧的鄉村風光,貫休情不自禁地詩興大發,欣然留下詩篇《詠湖山》:“山抱重湖湖抱山,人家住在水云間。若非流出桃花片,縱有漁郎空往還。”
圖片來源“遂昌發布”
如今的湖山村利用“湖泊+溫泉”的稀缺生態資源優勢,在仙俠湖畔推出“天工之城·數字綠谷”。依托數字科創平臺的打造,打造了一條特殊的品牌化發展道路。湖山村通過精準定位、科學規劃,尋求創新驅動探索鄉村差異化發展之路:以鄉村“生態”“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塑為目標,以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為原則,以數字產業發展帶動農文旅產業發展能級提升為主要任務,將品牌思維貫穿品牌定位、品牌運營、品牌宣傳等環節,聚焦創新性突破、辨識度提升、差異化發展,全力打造最美生活、休閑旅游、數字經濟、向往生活深度融合的鄉村情境。為中國美麗鄉村、未來鄉村的建設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板。
仙俠湖旁的“浙江最美綠道”圖片來源“遂昌發布”
一湖藏錦繡,一山蘊綠洲
湖山鄉距縣城32公里,地處遂昌縣西部,東與大柘鎮、石練鎮相鄰,南與焦灘鄉、蔡源鄉接壤,西南連黃沙腰鎮,西、北與衢州市衢江區湖南鎮相連,東北與金竹鎮毗鄰,是全省第三大水庫湖南鎮水庫源頭地區。湖山村是湖山鄉鄉政府所在地,是湖山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縣數字科創平臺的建設核心區。村域面積12.4平方公里,由原湖山村、建洋村、牌坊門村和塔路嶺村四個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0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共500戶,總人口1497人,其中黨員83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208畝,山林面積16060畝。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168.71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0.8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536元。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圖片來源“遂昌發布”
湖山素有“瑩石之鄉”美譽。已探明的瑩石礦產主要分布在黃兆、香爐崗、朱村畈、奕山、角坑弄等。螢石多呈八面體嵌晶體狀,以白色或綠色為主,色澤晶瑩透亮。化學成份以氟化鈣及二氧化硅為主,品位在50%左右。黃兆瑩石礦開發已成規模。
湖山又被稱為浙江省內的“板栗之鄉”。湖山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以山地丘陵為主,西部地勢較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余座,山體為仙霞嶺支脈,適宜種植柑桔、板栗、楊梅、枇杷等各種干水果。也是遂昌重要的干水果、藥材、茶葉的重要集散地。湖山村的自然資源豐富,是“板栗之鄉”“螢石之鄉”“溫泉之鄉”。
圖片來源“遂昌旅游”
湖山擁有全縣唯一已知的溫泉。湖山村有已探明的香爐崗溫泉,水溫41.5℃,日出水量1500噸,含氡、鍶、氟等元素。在省內四處溫泉中單井出水量排名第一。而“湖泊+溫泉+森林”的資源組合在長三角地區具有唯一性。
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
溪江水域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江浙水上交通樞紐,優越的自然環境醞釀了源遠流長的漁邦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十番文化等。武十番聲音粗獷、場面熱鬧。相傳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湯顯祖在遂昌任知縣,湯知縣十分鐘愛戲曲,利用業余間隙經常深入遂昌民間體察民情、風俗,著有著名的《牡丹亭》。在湯公“勸耕、辦學”一系列為民政策推動下,遂昌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后來,遂昌老百姓為紀念湯公的杰出貢獻,民間一些愛好樂曲的老藝人,便自發用樂曲來演奏《牡丹亭》。
引人留戀的“水云間”傳承千年的厚重文明。唐代名僧貫休云游到此,湖山村也是宋代文人王鎡的故里。村至今仍保存著古窯遺址、赤峰古塔等一批彰顯文化歷史的文物遺跡。
山水多元的產業發展。
首先,湖山村立足于“溫泉+森林+湖泊”的獨特生態資本,將湖山獨一無二的溫泉、山水、湖泊、森林、草坪等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全面推進旅游業發展,打造溫泉旅游度假鄉、精品民宿集聚鄉、高端戶外運動鄉的“三鄉建設”。
其次,湖山村是縣域數字科創發展主平臺核心區塊,自2020年起有大量數字產業資源導入,包括阿里云創新中心、網易聯合創新中心、青初文化科技在內的數字企業紛紛落戶,先后舉辦了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等全國賽事。目前,軟件開發、數字文創、生命健康已成為湖山村的主導開源產業。
圖片來源“遂昌發布”
湖山村的品牌打造之路
走進湖山村,流水潺潺,晨光斑駁,支流匯聚,猶如一條碧綠的絲絳纏繞山間。草陂池塘、田園屋舍、枕水人家……江南的風光,總是那么令人流連!然而雖然湖山村山美水美,但類似的自然景觀與田園風光在浙江也有不少。若是以自然資源吸引投資及游客,那么必須是獨特、稀缺的。如何將湖山村的建設與其他村莊區別開,成為發展的一大問題。
圖片來源“遂昌發布”
湖山村秉承“換道超車”的理念,尋尋覓覓,終于在2020年7月,找到了一條利用“湖泊+溫泉”的稀缺生態資源,與阿里云“聯姻”在仙俠湖畔共建“天工之城——數字綠谷”之路。
“天工之城”源于《天工開物》,強調人與自然要相互協調,人力與自然之力要相互配合、相互成就。“天”是指自然天成,代表自然之力、自然環境的要素;“工”是鬼斧神工,代表人工之力;“開物”就是從無到有,代表一種原創精神。“天工之城·數字綠谷”科創平臺就是要把湖山的自然稟賦和產業優勢做大做強,通過發展數字經濟,與農業、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功能互補、深度融合、輻射帶動,打造一座人與自然相協調、相融合的原創之城、創新之城、開源之城。“科創湖山”品牌應運而生。樹立品牌理念,加強品牌建設。基于“科創湖山”品牌戰略定位和發展思路,開始進行品牌建設,多方整合資源和要素,嘗試打造品牌,激發湖山村內生發展動力,走一條獨特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是整治生態環境,夯實品牌根基。
在20年前,這個干凈整潔、充滿現代氣息的山村是另一番景象,旱廁、豬圈很多,散養的雞鴨鵝到處都是。當時的遂昌縣正在大力發展旅游業,鄉村游、避暑游逐漸受到追捧。那么發展旅游業,首先要做的就是搞好村莊的衛生環境。
湖山村以“千萬工程”為引領,二十年奮斗終于脫胎換骨,成為真正“高顏值”的現代化新農村。
圖片來源“麗水改革先鋒”
近年來,湖山村為打造“山水湖林田人”和諧相處的“全域景區化”美麗鄉村,先后拆除清理亂搭建亂堆亂放近6000㎡,騰出空地約20000㎡;以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涵養為重點,實施庫區湖面整治、退耕退養、消落帶治理等一批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提升項目,以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為導向率先啟動未來鄉村建設,投入近1億元資金,堅持微改造、精提升,實施景觀提升、人居環境提升、弱電整治等項目。山水、田園錯落有致,古村名木、老屋新宅交相掩映,“一米菜園”“一村萬樹”生機盎然的景象已成為湖山村的最美風景。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為“科創湖山”的品牌建設塑造根基。
圖片來源“遂昌新聞”
二是打造未來鄉村,樹立品牌理念。
從事數字軟件開發工作3年的馮振濤,在來到湖山鄉湖山村之前,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在村里上班。自公司入駐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后,馮振濤在湖山村一待就是兩三周。坐在辦公室就能欣賞不時從青翠湖面掠過的白鷺群,他感受到的是在城市里沒有的放松與寧靜。“數字軟件開發公司”和“湖面上掠過的白鷺”,我們很難想象這兩者能夠出現在一個畫面中,而湖山村將這二者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遂昌網易聯合創新中心 圖片來源“網易數創”
“在最美的地方發展數字經濟,以向往的生活集聚有趣的人。”是湖山村品牌建設的口號。湖山村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并未止步于環境質量的提升,而是積極尋找自身的品牌特色,形成湖山村與其他鄉村的差異化優勢,走出了一條“非典型”鄉村品牌化路徑。
湖山村不僅在打造數字科創上拓展全新賽道,還利用自身的綠水青山的獨特自然優勢,打造開放共享的休閑地。湖山村主動對接都市人群、數字工匠喜歡的消費業態和休閑場景,將湖山獨一無二的溫泉、山水、湖泊、森林、草坪等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湖山的休閑旅游產業更先鋒、更時尚。依托境內水域資源、環湖綠道、三歸濕地公園、水麗公園、會展中心等基礎設施舉辦一系列賽事、活動,策劃推出了一批“出圈”的“微度假”旅游產品,將湖山打造成網紅打卡點。隨著前來打卡的游客越來越多,湖山村的品牌知名度也越來越大。
“未來鄉村”的概念在湖山村成為了現實,在風貌上湖山村保持了“人家住在水云間”的獨特韻味,在功能上比肩城市,引領鄉村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仙俠湖水麗公園圖片來源“遂昌新房客”
三是推進數字賦能,助力品牌運營。
數字化貫穿于鄉村品牌建設的各個環節,數字鄉村將為鄉村品牌建設帶來戰略機遇。數字鄉村建設將全方面賦能農業品牌的內容創造、品牌價值建立、品牌信任度培育等等。品牌價值的建立與變現將極大賦能產品品牌,進而推進企業品牌建設質的飛躍,加上消費端的品牌認可度與忠誠度加強,最終引發區域公共品牌的裂變升級。
湖山村創新“智慧湖山”模式,探索開發天工之城智慧管網系統,對湖山村地下管網運行進行動態監測和智能管理;與縣綜合執法局合力開發美麗河湖治理一件事,重塑湖山村全方位立體感知、全覆蓋高效聯辦、全鏈條閉環運轉的河湖治理機制;建設湖山村未來鄉村數字駕駛艙,建立標準化數據目錄、數據歸集、數據治理、數據共享,實現“一屏掌控”“一屏指揮”,村務治理有“質”,有“治”,更有“智”。湖山村的數字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數據治理、數字共享的建設水平,構建起“科創湖山”良好的品牌成長、傳播、壯大的生態環境。
圖片來源“遂昌旅游”
隨著科創平臺的創立,一家家數字企業和一批批優質項目相繼入駐,這就對湖山鄉集鎮所在地湖山村的實體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便民、涉企、綜治、執法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綠谷服務中心應運而生,打破了鄉鎮機構設置條條框框,提供一站服務,“現在村里就能辦理醫療保險報銷,以前哪有這么方便。”湖山村村民祝秋美說到。
數字鄉村的建設除了在維護后續品牌運營的同時,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鄉村普及,有助于實現鄉村治理從經驗式治理轉向精準化治理,提高鄉村綜合治理效能,進一步提高鄉村經濟和民生發展水平,滿足村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求,為品牌意識的建立和品牌消費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創湖山”品牌運營初現成效
新發展帶來新氣象,原本待在田間地頭的村民也打開了“新的生活方式”。綠道上多了迎風散步的中年人,會展中心多了回鄉工作的年輕人,公園里也多了運動健身的老年人。“科創湖山”的品牌打造為湖山村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科創湖山”品牌鄉村建設過程中,湖山村強化運營思維,通過產業造福、綠色生富,乘上數字化東風,既從傳統產業同質化競爭中“突圍”而出,又聯動傳統產業綻放新的光芒,在推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68.71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0.8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3190元;截止2023年5月,湖山村經營性收入已達47.48萬元。同時,依托省級共富工坊,湖山村在農旅融合、土地流轉、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積極拓展,帶動就業400余人次。
一是拉動有效投資快速增長。
“天工之城·數字綠谷”自2020年正式投資建設以來,湖山村所在范圍,目前已簽約社會資本合同投資額約20億元,已落地項目總投資合計約14億元。2022年,天工之城戰略規劃范圍內實施項目45個,累計完成投資約10.24億元,其中核心區實施項目22個,累計完成投資約7.55億元,網易聯合創新中心、仙俠湖雙創中心、仙俠湖環湖賽道、湖山金竹污水處理廠、湖山匯雙創中心改建等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西山驛·數字人才培訓基地項目即將建成,牌坊門市政道路、龍珠崗配套工程、仙俠湖渡口、水麗公園等基礎設施配套類項目加快建設,仙俠湖阿里云創新中心、Holovis數字文創中心、晶盛星河軟件研發基地、開元芳草地酒店等產業配套設施類項目有序推進,獲評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二是實現數字經濟快速增長。
湖山村作為縣域科創平臺建設的主戰場,已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155家,其中數字類企業334家,青初(南京)數字復刻、英國HOLOVIS、晶盛星河軟件、小貝殼科技文化傳媒、萬達信息、北京愛玩特等一批科技文創、數據科技、軟件開發、網絡工程、物流科技、數字培訓新業態落地“天工之城·數字綠谷”,阿里云創新中心、網易聯合創新中心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入駐湖山村的科創企業累計新增產值166545萬元,稅收13502.17萬元。
三是帶動村民收入快速增長。
資金進村、項目落地,為湖山村的致富路注入潺潺活水。湖山村在加速推進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通過數字經濟賦能文旅產業,催生文旅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數字+文旅”協同發展,并以此為切入點促進全縣文旅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近兩年來,湖山村推出了一批特征明顯的“微度假”旅游產品,游客參與頻次高,體驗強,迅速成為遂昌新興旅游目的地。通過阿里云數字經濟賽事活動招引落地的洲世旅游,在仙俠湖投資建設水上運動項目,其運營的槳板、皮劃艇、潛水等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團建活動的首選。依托環湖綠道、三歸濕地公園,戶外露營、燒烤、音樂會等文旅新業態應運而生,成為游客的網紅打卡點。
湖山匯雙創中心
新改建的湖山匯雙創中心即將入駐進出口商品、酒吧、茶館等一批休閑業態。通過農房激活村民老宅和村集體公建項目,招引了一批上海、杭州客商投資運營溫泉民宿、漁旅融合項目,有力促進農戶、輻射周邊村集體增收致富。“以前,我們這就是個修車鋪,現在村里的企業多了,人流量也多了,修車鋪租出去成了農家樂,每年至少可以帶來一萬多的租金。”入駐企業帶來的人流,不僅讓村民“沉睡”的資產在蘇醒,村里的就業機會也多了不少。據不完全統計,“天工之城”的建設,直接或間接帶動了湖山村80多戶周邊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穩定增收。2022年共接待游客4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000余萬元。
“科創湖山”品牌實踐的創新探索
“科創湖山”品牌從策劃、規劃、建設、運營、宣傳等環節一步步摸索實踐,堅持改革創新引領、因時因地制宜、建設運營并重,雖然目前“科創湖山”還沒有建立完整的品牌體系,比如視覺系統和不夠完善,品牌傳播渠道也不成熟等等,但真在探索走一條既適合當下又能承載未來的發展路徑,初步實現了山區縣小山村從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的蝶變,過程中總結出三點的品牌鄉村創建經驗。
一是品牌創新,搶抓“科創”風口破局發展。
首先,鄉村品牌想要實現突圍就必須創新賽道。過去,湖山村依靠優越的生態環境,一直以農業、旅游業為主導產業,但是這種“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同質化鄉村太多,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繼續提供發展動能和競爭力。必須創新賽道,闖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同樣立足于“溫泉+森林+湖泊”的好生態資本,湖山村搶抓數字科創的發展機遇,找定位、盤資產、布業態、出政策,將眼光放在發展后勁足、產業帶動大的數字經濟產業,開辟了一條與其他地區差異化發展的新賽道。
其次,筑巢引鳳,只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才能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湖山村系統規劃,通過政府投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社會資本注入,隨著網易聯合創新中心、仙俠湖雙創中心、西山驛培訓中心、環湖綠道等項目完工,阿里云、網易、海康等頭部數字企業相繼簽約落戶湖山村,筑巢引鳳到百年朝鳳的科創發展態勢正在湖山村逐步形成。
最后,服務保障是關鍵。緊盯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建設對標一流的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審批一站式辦理,方便經濟政策、人才政策的申報兌現。同時,湖山村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本地黨員與各企業結對,為企業與人才在村工作生活提供“接地氣”服務,使落戶企業和引進人才更有歸屬感。
二是品牌傳播,借助賽事“出圈”。
“你可以在仙俠湖畔對話高峰時刻,也可以在仙俠湖上笑傲數字江湖”。湖山村借力阿里云、網易等頭部數字企業的資源,定期開設數字經濟云講堂,先后舉辦了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總決賽、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網易CITC創新創業大賽、EPIC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峰會等賽事。與網易、躬耕書院合作舉辦音樂會、游園會、音樂露營節等活動。
2022年11月25日晚,麗水首屆搖滾昆曲音樂露營節在麗水遂昌湖山星空露營基地正式開啟。活動以“‘村晚’星火向山而行”為主題,以“場搖滾昆曲音樂節、一場‘村晚’共富營地體驗、一場‘村晚’露營山宴、一場‘村晚’山路自駕體驗”為核心內容,輔以鄉村晚會音樂市集、山廈打卡、非遺文化體驗、露營游戲等內容,充分展示湖山村的文化與特色,吸引了100余人參加。2023年6月11日,浙江體育助力山區26縣系列賽事暨綠水青山運動浙江2023年中國體育彩票“天工之城杯”浙江水域游泳系列賽在湖山舉辦,近600名游泳運動員齊聚湖山村暢游仙俠湖。
麗水市首屆搖滾昆曲音樂露營節圖片來源“遂昌新聞”
通過全年、全維度的傳播和營銷,湖山村“年年有賽事、月月有活動”,廣泛宣傳了“科創湖山”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保持品牌持續的流量和熱度。
三是品牌運營,賦能新老產業各展芳華。
首先,擦亮品牌。在媒體宣傳中統一語境,持續輸出同一概念,以強化品牌IP的辨識度和影響力。湖山村通過落地企業青初文創公司量身打造了文創產品和伴手禮,讓湖山村更具鮮明特色和深刻印象。
其次,產業提質。有產業不行,但只有產業,恐怕還不夠——必須要有與產業相適應的現代生活條件。這些年,農村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進,但是,與城里比,公共服務還差很遠。例如,咖啡、酒吧、奶茶店現在是現代城市年輕人的生活“標配”,如果沒有沒有,哪里能支撐起旅游業的發展。
為了增加增加湖山村的競爭力。湖山村轉變過去單純的“賣資源”為“賣業態”。水上運動、戶外露營、溫泉康養、鄉村美食大大豐富了湖山村鄉村旅游業態;電商企業入駐后拓展了本地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有效促進湖山村新老產業提質升級。2020年至今新增農家樂和餐飲店20余家,奶茶、咖啡、音樂酒吧、文創店、養生足浴都相繼落定。產業的升級提質使“科創湖山”的品牌產品更豐富、業態更多元、形態更高級、價值更高端。
最后,文化塑型,將文化注入品牌內涵。湖山村注重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湖山小學以“傳承十番古韻”為辦學特色,形成了濃厚的婺劇學唱氛圍,拓寬了湖山村的宣傳途徑。湖山村充分利用閑置農房和空地進行景觀小品布置,錨定科創品牌文化內核,將科創元素融入沿途景觀節點,使科創湖山深入人心。
四是品牌共享,強村富民輻射片區發展。
首先,模式創新。不同于簡單資產租賃,湖山村積極尋求與落戶企業的深度合作,天工魚倉、村綜合樓等村建企業運營項目和飛地經濟每年可讓村集體獲益40余萬元,實現可持續增收。
其次,“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百姓”,以區域公共品牌“科創湖山”為依托,以“吃住游娛購學”需求為導向,拓寬產業發展思路,豐富衍生產品,促進消費與文化、旅游融合,產業發展興旺,農民干勁十足,腰包逐漸鼓了起來。令人值得欣喜的是,很多年輕人回到了村子里,或自己開民宿、農家樂,或加入項目團隊中,一方面實現了家門口致富,另一方面也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對湖山村有了扎實的歸屬感。2022年,湖山村共吸引220余名本地人返鄉創業就業。
最后,“科創湖山”的品牌建設發展除了帶動當地的村民致富,還將品牌效益輻射到周邊的村莊甚至鄉鎮:省級旅游村紅星坪村在流量加持下迎來新發展契機,米窩、璞瑞創意中心等高端民宿落地;姚嶺村從過去的偏遠空心村搖身變為熱門紅色研學基地;科創平臺為傳統產業的轉型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在鄰鎮金竹鎮建成了“天工之城”數字化農業生產研育所和農創中心。這些經驗充分顯示了,產業集聚助推聯動抱團發展,而村村聯動和產村融合又進一步助推了“科創湖山”品牌今后發展的延伸擴張和可持續性。
湖山村不斷完善“科創湖山”品牌體系建設,加強品牌運營,引領山村加速發展。
作者:李駿 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