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19)▏「麗水山耕」 樹大招風
導語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樣,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之路蜿蜒曲折。從理論空白的填補,到落地團隊的組建,從不被認可,到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篤定前行,終為中國農業、鄉村的品牌化發展引出一條寬闊大道。
本書集結了蔣文龍會長20多年來的見聞和思考,其中不乏極具參考意義的經驗總結,透過他平實而洞見的文字,我們將一窺區域公用品牌的過去、現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將來。
“一號文件的頒發,讓區域公用品牌第一次登堂入室,以鮮明的形象走進農業領域。”
「麗水山耕」 樹大招風
盡管區域公用品牌的概念因為一號文件的頒發而廣為人知,但基層的實踐探索進展之快,永遠超越部委辦局的有關政策文件。
在一部分人看來,區域公用品牌指的似乎就是單品類品牌,但人文社科并非自然科學,有明確的對錯之分,而永遠處于生動、豐富的發展與完善之中。
也許,這才是區域公用品牌真正的悲劇所在:一些缺乏人文社科素養的機關干部,總是試圖用一種模式罩住所有的實踐和探索。
是年底,我們打造的“麗水山耕”就這樣成為“眾矢之的”。
“麗水山耕”是浙江麗水的綜合性全品類品牌,由我們團隊創建于 2014 年底。這里很有必要將麗水創建這一品牌的客觀條件和出發點交代一下:
麗水一直是浙江經濟發展的拖油瓶。因為境內群山連綿,90%屬于山區,由此帶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表現在農業產業上,則是多、小、散。麗水農業主導產業有九大之多,新型生產主體有數千家,生產規模則大多只有數百萬。
面對這一客觀現實,麗水不可能走北方規模化農業的道路,而只能向“生態精品”要溢價、要效益。事實上,整個麗水農業“天女散花”,根本就缺乏主導產業,這就決定了麗水必需打造一個涵蓋所有農業產業的品牌。
在這種情況下,團隊幫助麗水構建起全國第一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品牌 ——“麗水山耕”。為了運營品牌,麗水組建成立“農投公司”,開展了大量前無古人的創新性探索(具體詳見本人所著,2017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品牌賦能 ——“麗水山耕”營造法式》一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品牌創建的成功,為麗水農業彎道超車找到了路徑。產品溢價、主體實力、產業集聚度、發展理念等等各方面,幾乎都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成長,與此同時,大大改變了麗水的區域形象。
長期以來,中國的山區農業何去何從,一直令人揪心。“麗水山耕”品牌引領發展的實踐,給山區農業帶來的啟示與借鑒令人激動。因此,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政府代表團,從全國各地趕赴麗水取經。一時之間,“麗水山耕”成為網紅品牌,萬眾矚目。要知道,對一個長期墊背的欠發達地區,突然之間成為眾人聚焦的核心,是多么令人欣喜而又能陡增自信!
麗水山耕是我們團隊打造的第一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品牌。
品牌需要長期投入、長期運營。要說“麗水山耕”已經功成名就顯然為時尚早,但階段性的成功顯然有目共睹,難以抹殺。然而,真可謂樹大招風,農業部個別干部就是無視這一實踐探索的價值,就以行政權力宣判“麗水山耕”死刑。
在農業部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市場司一位女處長不僅一口回絕“麗水山耕”參加,竟然還厲聲斥責:你們這樣的品牌我們要嚴厲打擊!請注意,她的原話用的就是“嚴厲打擊”這四個字。
我感到一陣涼意從后背襲來。“麗水山耕”究竟犯了何罪?誰賦予你如此說一不二的生殺大權?你們到麗水調查過嗎?知道為什么要打造“麗水山耕”、“麗水山耕”又是如何運營的嗎?
在中國,永遠有那么一批人,圍著行政權力鞍前馬后。一個據說是北京市政協常委的廣告公司老板,以聳人聽聞的“‘麗水山耕’七宗罪”為題,惡毒咒罵起“麗水山耕”。似乎“麗水山耕”罪該萬死,必須挫骨揚灰!
《農民日報》“品牌周刊”也察言觀色,開始封殺全品類品牌。一旦文中涉及這類品牌,就好言勸退稿件。無他,只是不想得罪行政權力。
一時間似乎黑云壓城。沉默還是反擊?最后麗水農投公司董事長徐炳東一錘定音:走自己的路,讓他們去舌燥吧!
但與農業部有關司局截然相反,“麗水山耕”的命運,在浙江不僅一路順風順水,而且得到各個領導、各個部門的廣泛垂愛:
省委書記夏寶龍、分管副書記王輝忠、分管副省長黃旭明等領導先后十多次就“麗水山耕”的實踐探索作出批示,表示明確肯定,并且要求加以調研、推廣;
浙江農口部門專門召開“農業品牌大會”,推廣“麗水山耕”模式,分管副省長黃旭明親自與會,發表激情洋溢的講話;
浙江省工商管理局、農業廳等四部門聯合發文,支持“麗水山耕”品牌提升發展;
2017 年,浙江省委發出 17 號文件,要求全省各市在 2018 年底前,至少打造一個像“麗水山耕”這樣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區域公用品牌;
夏寶龍書記還直接指示浙江衛視,拿出新聞聯播前黃金段時間,每天免費播出“麗水山耕”品牌廣告 15 秒鐘,持續半年 ;
浙江省農業廳廳長林健東多次在全國性大會上推介“麗水山耕”……
面對“麗水山耕”,農業部和浙江的態度為何相差如此之大?這背后究竟說明著什么?難道不值得有關部門深思嗎?
必須指出的是,北京的國家部委也并非全都是高高在上,濫用權力反對創新。
比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為“麗水山耕”注冊商標時,發現其在助農增收致富中作用顯著,但又與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注冊相關規定不相符,此時,他們不僅沒有高高掛起、棄之不管,而是主動替“麗水山耕”排難解憂,想方設法助其注冊。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從中受到啟發之后,國家知識產權局竟然修改、完善有關法規,為此類品牌注冊專門設置了一個新的通道。真正體現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的“初心”。
好在事物的發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電子商務進農村中,在鄉村旅游大行其道中,全品類品牌幾乎成為標配。內蒙古的“天賦河套”、山東的“濟寧禮饗”、云南的“一座保山”、重慶的“巴味渝珍”、湖北的“荊品名門”、浙江的“甌越鮮豐”等等,一大批全品類品牌先后崛起,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甚至,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一些鄉村將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農產品資源、旅游資源等等全部進行整合打包,以一個統一的形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一舉扭轉了沿襲數千年的鄉村發展方式,受到各界廣泛、熱烈的歡迎。有關這類品牌的創新,我們將在后面詳加揭示。
「麗水山耕」問世后,其現象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大家迫切希望了解其背后的演進邏輯。2016年 「首屆中國農業品牌百縣大會」期間,我們組織專題論壇進行深入解剖。
圖為胡曉云老師在組織專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