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公用品牌探索之旅(31)▏「道」文化如何植入品牌?
導語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樣,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之路蜿蜒曲折。從理論空白的填補,到落地團隊的組建,從不被認可,到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之中,探索者的篤定前行,終為中國農業、鄉村的品牌化發展引出一條寬闊大道。
本書集結了蔣文龍會長20多年來的見聞和思考,其中不乏極具參考意義的經驗總結,透過他平實而洞見的文字,我們將一窺區域公用品牌的過去、現在,以及可以期待的將來。
“區域公用品牌的成功傳播,離不開當地百姓的口口相傳。而激發他們傳播熱情的,必定是他們所熟知的地域文脈。”
「道」文化如何植入品牌?
借助地域文脈的植入,與其它競品進行差異化區隔,是創意成功的基礎,也是產品實現溢價的奧秘。
只有通過地域文脈植入所實現的區隔,才具有強大針對性,是不可復制、無法抄襲和模仿的,是一對一定制式的。文脈,也只有文脈才是最深刻的地區差異和消費者記憶。
無數次的實踐,幾乎無一例外證明了這個規律:只要融入了、結合了地域文脈,那么,這個品牌創意就能夠得到地方各個階層廣泛的認同,能夠在商品到品牌的提升中發揮難以想象的助推作用。
區域公用品牌的成功,首先應該基于當地的認同。換句話說,區域公用品牌要在市場上得到認可,首先必須在創意上接受當地領導和干部群眾的檢驗。只要得到他們內心認同,就能進一步激發出他們傳播區域公用品牌的無限激情。這種傳播不僅是心甘情愿的免費的,而且具有強大的榮譽感和感染力。試想,一個創意連當地都未能高度認同,又如何去感染更大范圍內的消費者呢?
但無論文脈還是文化,都是博大無邊的概念,幾乎無所不包,那么,我們究竟如何考量、如何抉擇、如何植入?才能喚起他們內心的認同。
讓我們看看道文化如何植入每一個不同的品牌。盡管各地涉及道文化淵源、深淺、路徑各有不同,但通過傳播口號、品牌命名、LOGO 設計、視頻畫面等不同載體,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體現。
道是中國文化的本底。道在中國人生產、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圖為芒種團隊以道文化為基底為武當道茶、磐安云峰、周至獼猴桃創意的品牌形象。
“磐安云峰”是個茶葉品牌。傳說中,在晉代,道士許遜道在磐安與茶農共同研發茶葉,并送到各個道觀品鑒,致使該地茶葉名聲鵲起。從茶葉外觀看,磐安茶葉因產于高山,形態偏瘦,與“仙風道骨”的道士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傳播口號設計為“盤安云峰,道骨仙風”,將其歷史文化很好地融入品牌。
獼猴桃產業近幾年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為了產業突圍,地方政府近年來十分注重品牌創建,我們接手的就有武功獼猴桃、都江堰獼猴桃等。陜西
是我國三大獼猴桃產區之一,其中周至是先發區,而眉縣被公認為后來居上。在“眉縣獼猴桃”已經打出“酸甜剛剛好”傳播口號時,我們為“周至獼猴桃”策劃的口號是“酸甜自有道”。因為周至是老子寫《道德經》并向弟子函谷關令尹喜說經的地方,周邊道觀不少,道家文化濃郁,因此,“自有道”代表了不言而喻的一種價值選擇。
如果說以上兩個品牌是“借道”說事,那么,“武當道茶”則是最正宗的道家文化的傳承。既然是“道茶”,與道家的淵源也就盡在不言之中,因此,我們將其核心價值確定為“樸守方圓,循心而行”,用道家的“自律”補充和演繹其文化,而在視覺符號創意上,則采用太極八卦接近的圖形加以闡釋,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其文化的支撐。
品牌是什么?從某種角度來看,品牌就是故事。通過故事讓市場了解你;通過故事讓你區隔于競品;通過故事讓消費者愿意掏更多的錢購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