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產品”到“賣品牌” 農業品牌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中國農業已進入品牌時代。2021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鄉村振興與農業品牌建設論壇”8日在滬舉辦,與會嘉賓們認為,我國農業品牌建設起步較晚,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轉變迫在眉睫,同時農業品牌建設也要著力數字改革,做好品牌升級。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品牌塑造和推廣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品牌化建設不僅將提升農業產業和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而且也將推動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和品牌強國轉變。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正當其時
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國農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正當其時。
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表示,品牌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農業品牌的創建更因其產業的特殊性更加不易,不僅需要企業自身不斷努力,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助力。
國內有不少優秀的農業品牌建設案例可以為全國農業品牌建設提供借鑒。以貴州為例,近年來,貴州立足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將茶葉、美酒等優勢產業整合提升,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黔系列品牌,成為多彩貴州的一張亮麗名片,有力提升了貴州民族文化與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實現了民族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促進雙提升,成為了貴州經濟新的增長點。
鄉村振興產業為要,產業升級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金禾天潤是一家專業從事果業全產業鏈生產經營的現代農業企業,短短兩年時間,通過組建產業聯盟,在國內外已投資建設以櫻桃、葡萄為主導產業的10余個大型農業綜合體項目,成為國內設施櫻桃和設施葡萄產業的頭部企業。
金禾天潤農業科技集團董事長曾琦表示,金禾天潤品牌探索成功的核心模式,在產業方面,主要是圍繞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一端加大科研投入占領種業制高點,一端強化品牌營銷,通過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在金融方面,公司近期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化中心等發起設立上合農業(青島)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100億元,將為金禾天潤未來的品牌化之路插上金融的翅膀。
具體來看,圍繞產業鏈,向上游延伸,建立高標準的種子研發和無毒組培中心,解決種業卡脖子的問題;向下游延伸,建設分揀預冷氣調包裝及冷鏈物流中心和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產品向商品的轉變;橫向銜接,打造鄉村振興學院和文旅集散地,挖掘農業的生態功能。通過標準化建設,將初級農產品向商品轉變,通過品牌賦能,使商品向優質商品跨越,實現優質優價,反哺農民。
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首席專家婁向鵬表示,鄉村振興的抓手是產業興旺,而產業興旺的抓手是品牌強盛,只有通過品牌化的產品、品牌化的服務和市場發生交換,才能夠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用數字技術助力農業品牌塑造
“中國蔬菜之鄉”壽光是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壽光市委副書記、市長李鵬表示,質量是品牌打造的生命線,近年來,壽光以智能管控為抓手,強化壽光蔬菜品牌的質量保障。
據悉,壽光開發了農業智慧監管平臺,劃分了28個監管網格,配備了56名專職監管員,將全市每一個蔬菜大棚、每一個批發市場、每一家農資門店全部納入監管,實現了蔬菜生產全鏈條追溯、全流程監控。質量服務“一張網”、分析預警“一張圖”,構建起了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監管服務體系。同時,廣泛推廣智能化生產裝備,加快推動蔬菜生產邁向精準化、智能化。目前,自動溫控、智能霧化器、水肥一體機等設備已成為壽光蔬菜大棚的“標配”,越來越多的壽光農民應用物聯網技術管理蔬菜,全市蔬菜大棚物聯網應用率達到80%以上。
“安吉白茶”的世界知名度正不斷提升,這里面也有不少“科技含量”。據悉,安吉全面啟用了大數據交易平臺,將原有茶園用工管理、農產品追溯等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整合在了一起,確保原產地安吉白茶總量可控、交易可查、品質可溯。這給農產品品牌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好處,安吉“宋茗白茶”公司因上鏈后實現了產品原產地全程可追溯,同品質茶葉價格較去年上漲約10%,僅此一項就為企業增收了2000萬元。
四川廣漢2019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但卻面臨如何從傳統的糧油產區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及創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核心難題?;诰〇|的智能農業產業操作系統,一年多時間里,廣漢實現了當地22個品牌、112個產品、超過8000萬元以上的銷量增加。“廣漢特產”這個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從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銷量提升46倍。
京東科技集團數字城市群高級總監嚴榮鋒表示,在數字技術助力農業品牌塑造方面,未來京東會從兩個層面推動,一是以貿易流通為核心的智能供應鏈體系,助力農業農民實現產銷聯動和智能供應鏈優化。二是AI+大數據,助力地方政府和農民解決種什么怎么種,賣什么怎么賣的問題。
螞蟻集團智能科技事業群副總裁李杰力表示,中國的農業呈現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現代化,那就是數字化,其中區塊鏈技術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數字新動能。
以品牌為紐帶 三產融合促升級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石。 我國核桃總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都居全球第一,但核桃產業的問題非常突出。有些小作坊通過傳統壓榨技術榨取核桃油,但出油率低,質量標準也達不到國家標準,這導致核桃的加工產品難以規模化生產供應。云南東方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思遠表示,只有打通從種植、加工到消費的閉環,形成三產促二產、 二產補一產的良性循環,才能保證核桃產業持續發展。據悉,該公司在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漾濞縣嘗試了核桃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對縣域核桃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初步探索。通過品牌建設及產品創新,2020年實現核桃系列產品銷售額近2億元。
好品牌是創出來的。2019年至2020年,吉林大米連續兩年榮登“中國糧油影響力區域公用品牌”榜首,并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成為吉林農業“第一品牌”,是閃亮的“白金名片”。吉林大米是如何從眾多的大米品牌從脫穎而出的呢?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二級巡視員張長城表示,為了提高大米優質品率,增加優質糧食供給,依托吉林大米聯盟核心企業,向上延伸推進基地建設,向下延伸拓展營銷渠道,以品牌為紐帶,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要素緊密地連接起來,有效地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涌現出了以秀美稻田為依托,集休閑觀光、文旅娛樂、農事節慶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綜合體,也吸引了一大批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它們成為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和主力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廣告與傳媒經濟系教授林升棟指出,農業品牌建設是質量興農的體現,是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根本抓手,也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金鑰匙。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農業品牌化是中國農業轉型升級不可逾越的階段。(記者王淑娟 陳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