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吉林如何把黑土地變成“金土地”
新年伊始,東北大地寒意凜冽,但吉林各地的農業產業已迫不及待煥發生機,處處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近日,吉林省發布了《吉林省鄉村富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該方案以“土特產”為核心,旨在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品質優良、標準嚴格、產業鏈完整、綜合效益佳、帶動能力強的鄉村富民產業。
據悉,預計到今年吉林省的“吉菌”“吉菜”“吉果”“吉花生”“吉鹿”“吉蜂”“吉漁”“吉蛙”以及鄉村旅游、庭院經濟等預計綜合產值將達2100億元。
冬閑時節農事忙,夯實基礎備春耕 連日來,在吉林省公主嶺市乾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現場,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農機手熟練操作有機肥拋撒車,將腐熟的有機肥均勻地播撒在田間,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備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合作社理事長王成向記者介紹,為保持黑土地的肥沃與活力,他們已連續四年采用這種科學的施肥方式,增施堆漚肥,減少化肥使用,進而達到保護地力、穩定增產的目的。
王成說:“只要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黑土地保護項目,像土地深翻、糧豆輪作、玉米大豆輪作、土地免耕播種等,我們都積極參與。”
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科科長田晶介紹,公主嶺市始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力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確保糧食安全。通過實施“五良一智”,大面積開展單產提升行動,力求在正常年景下,實現糧食總產量穩步增長。
近年來,公主嶺市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護利用體系,通過“增、保、養、調”綜合施策,加強監督管理,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目前,項目區土壤耕作層深度已達30厘米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3%以上,糧食產量增加了5%以上,為推動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搞智慧規模養殖,帶村民就業增收
在德惠市的德翔集團自養場里,工作人員熟練地操作著智能化養殖設備,不僅高效且易操作,更為本地村民帶來了就業的新機遇。
走進天臺肉雞一場的一棟雞舍,記者見到了兩位新招聘的夫妻工正忙著日常的清潔與管理工作。雞舍內,肉雞數量多達三萬余只,但得益于自動化設備的助力,他們的工作顯得輕松自如。 夫妻倆雖無養殖經驗,但在先進設備的輔助下,很快便掌握了養殖技術。如今,每人都能獨當一面,輕松管理一棟雞舍。能在養殖場就近就業,以場為家,讓他們非常滿足。
“現在,我一個人就能養活31000只雞。全都是全自動化的,開窗、打料,只需一按電鈕。飼料自動送上,窗戶也自動開啟。”德翔集團天臺肉雞一場的工人董學禮如是說。
在肉雞養殖板塊,德翔集團憑借規模化、自動化的養殖技術,顯著提升了肉雞的生產指標。據悉,該集團在德惠市各鄉鎮的自養場已吸納了300多對夫妻工。每個場區都為他們提供了舒適的住宿條件和免費的食堂,并對業績優異的員工給予績效獎勵,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實現就業增收。
擦亮吉林農產品品牌,拓寬渠道走向全國
1月16日,長春農博園內綠意融融,游人絡繹不絕。第十五屆吉林(長春)冬季農業博覽會在此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打卡留念。
本屆展會將數字農業與綠色農業、冰雪旅游與年俗文化相互融合,打造了一個集觀光、休閑、購物于一體的節慶大集,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學習冬季設施農業的科普平臺。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吉味年菜甄選活動。省內多位推薦官親臨現場,熱情推介自家產品,力求擦亮吉林優質品牌。展區內,各類農產品琳瑯滿目。
據展區負責人趙寒冬介紹,本屆冬季農博會展覽面積高達20萬平方米,其中葉菜基質栽培區占地6400平米,展示了15個適合冬季溫室栽培的優良品種,包括常見的芹菜、蒜苗等,以及新穎的紅葉芹菜等,讓人目不暇接。
作為東道主,長春市精選了17家企業參展,皓月清真牛肉、土們嶺山野菜包子等春城百姓耳熟能詳的品牌悉數亮相。在長春市力塔食品有限公司展臺上,各類年夜飯主食產品應有盡有,從傳統面魚到各式水餃,品種豐富,滿足了百姓的多樣化需求。“以往過年總包酸菜肉餡餃子,今天買點辣白菜肉餡的,回家凍上,過年時煮著吃,嘗嘗鮮。”來自山東濟南的游客張磊把剛買的餃子裝進袋子。
此外,省農業農村廳也在全省范圍內甄選了44家企業,帶來了300余款富有吉林地方風味和文化內涵的年菜、飲品、調味品等現場集中展銷。樺甸的堅果禮盒、遼源的蒲公英菜丸子……每一件產品都獨具特色,拓寬了銷售渠道,讓吉林的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從特色產業方案的擘畫,到黑土地的精細養護;從智慧養殖的高效實踐,再到農產品品牌的全力推廣,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吉林農業正以多元創新之姿,在黑土地上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