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汪玉成:讓更多青年在鄉村“落地生根”
這幾天,為了余村“瀑布咖啡”的用地審批,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多次往返安吉和杭州。
“這是村里新年要落地的重點項目之一,咖啡館的幾名年輕主理人很有想法和干勁,我們也要提供盡可能多的要素保障和支持。”汪玉成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瀑布咖啡”是安吉“村咖”的一個代表,這個品牌的主理團隊是清一色的年輕人,他們中有高材生,有藝術家,雖身份不同,但都對創業充滿熱情。
汪玉成很欣賞這批“青創客”,春節假期才過去沒多久,他就拉著這群年輕人開了多場研討會,商量咖啡廳的選址、建設用地范圍等事宜。
過去這幾年,與汪玉成打過交道的年輕人很多,同“瀑布咖啡”主理人一樣,他們大多數是外來的“青創客”。為了吸引青年來余村,汪玉成和村委干部變著花地想方法,如打造數字游民公社、引進青年生活業態、給予項目全方位服務保障等。
2022年7月,余村啟動了“全球合伙人”招募計劃,聚焦研學教育、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領域,向全球發出共建未來鄉村樣本的“英雄帖”。2023年年初,浙江省安吉縣提出“大余村”概念,以余村為核心,聯動周邊天荒坪、上墅、山川3個鄉鎮24個行政村組團發展。兩年多里,已經有60多個合伙人和項目來到這里,帶動招引大學生上千人。
2023年全國兩會,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汪玉成第一次走上“代表通道”,他用短短幾分鐘,向中外媒體講述了這個浙北小山村把青年當資源,推動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其中就特別提到了“全球合伙人”計劃。如今,在系列政策帶動下,余村建起了青年專屬的創業空間——“青來集”,開辦了“余村全球青年發展學院”,孵化出咖啡館、小酒館等20多種精彩業態,這里的“青年味”越來越足,村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但汪玉成覺得還不夠。“鄉村要振興,就必須要集聚人才,帶領村民一起發展。能不能吸引更多青年來到鄉村就業、創業、生活,對于鄉村發展來說很重要。”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這兩年,“如何讓更多青年來到鄉村、留在鄉村”成了調研的重點內容。在這方面,他有一個卓有成效的抓手——“余村夜話”沙龍。
自“全球合伙人”計劃啟動以來,“余村夜話”沙龍每周都雷打不動地舉行。“時間集中在周三,但不固定在周三,地點可以是圖書館、咖啡廳,甚至是一片草地。”汪玉成介紹,開辦“余村夜話”的目的就是給合伙人、村民、政府負責人創造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盡管比較忙,但每次只要舉行夜話,汪玉成都會盡量抽出時間參加。“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平臺,也是一個收集意見、建議的好機會。”他說。
汪玉成記得,在去年的一期“余村夜話”上,一名青年創客提到希望能在村鎮上增加外賣、跑腿等基礎生活保障服務,以更好地滿足青年的日常生活需求。接到建議后,相關單位的干部便立即行動,通過各方協調,在鎮里引入了多家外賣品牌,一些原本只開在安吉縣城的網紅小店,也在余村落了地。“引青年入鄉,鄉村配套的基礎生活設施就要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這樣他們才能留得下來。”汪玉成說。
“余村夜話”已經辦了上百期,僅2024年就辦了50多期,數不清的青年想法變成了現實中的咖啡館、健身房、24小時便利店等。“夜話”之外,村里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村委辦公室等地方,也都產生過不少與青年有關的好點子。汪玉成還經常到村里走家串戶、實地走訪。這兩年,他的足跡已經遍布余村的每一片土地,也逐漸延伸到其他村莊。
“余村還只能算是個例。”汪玉成在多地調研發現,放眼全國,很多地區的鄉村給予青年的支持還達不到余村的標準,“在引青年入鄉方面,很多鄉村存在諸多不足,國家層面的政策要更加給力”。為此,汪玉成今年準備了一份與“引青年入鄉”有關的建議,他要帶到全國兩會上。
汪玉成在建議中提到,一方面,希望國家能支持青年入鄉,并給予相應的鼓勵政策,比如提供創業基金支持、農業農村相關人才培養支持等;另一方面,如果有年輕人帶著好的項目來到鄉村,但在土地、人力等方面受限,對其事業發展會產生影響,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要素保障。“只有把青年源源不斷地聚集到鄉村,鄉村振興才真的未來可期。”他說。
在最新一期的“余村夜話”沙龍上,汪玉成又收集到了多條來自青年的建議,有政策需求上的,有配套服務保障方面的,有土地要素和資金支持上的……“這些建議,我們能支持的,會立馬跟進;還需討論的,我們也會積極追蹤”。如今的汪玉成,已不是兩年前剛當選代表時那個“壓力山大”的村支書,而是能精準把握政策脈搏、為青年站臺的“新鄉人”代言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