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優質農產品緣何“叫好又叫座”
爽脆多汁的洪山菜薹,產業鏈總產值接近10億元;清甜可口的洪湖蓮藕,常年種植面積22萬畝,總產量近30萬噸;營養豐富的仙桃黃鱔年加工產能將達2萬噸,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100億元;口味多變的潛江龍蝦年產16萬余噸,品牌價值達422.29億元……近日,記者跟隨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一行,深入考察湖北優質農產品的產業基礎和品牌建設情況,探尋其農產品品牌體系建設中可學習、可推廣的示范經驗。
做強特色種業“芯片”
在武漢市武昌區,沿著寶通禪寺內的小路向上攀登,巍峨聳立的寶塔下,一片開著黃花、披著紫衣的洪山菜薹映入記者眼簾。
洪山菜薹產業協會會長馮軍說:“寶通禪寺是洪山菜薹的發源地,有著1700年的種植歷史。寺內已種植的農田面積為8畝左右,其中寶塔之下最核心的‘塔影田’面積大約為2畝,一個采收季的產量不超過3000斤。其栽培的品種為原始種‘大股子’,是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紅菜薹地方品種,其生長期長,耐寒性強,適于在秋冬季節氣候冷涼的地區栽培,可露地越冬?!?/span>
近年來,湖北省強化產學研對接,7家企業獲得“洪山菜薹”區域公用品牌授權,聯合科研院所開展洪山菜薹提純復壯、新種質創制工作?!皬陌l源地到原產地,再到示范推廣基地,直至走出武漢、走向全國,作為湖北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洪山菜薹,正在湖北咸寧、恩施以及甘肅、內蒙古等地進行種植試驗。”談及洪山菜薹原始種“大股子”,馮軍頗為自豪。
以優質種質資源為傲的還有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黨支部書記朱傳寶。“我們曾把來自世界各地的黃鱔品種與仙桃黃鱔一起進行養殖試驗,如今只有仙桃黃鱔存活下來?!痹谙商尹S鱔博物館,朱傳寶指著幾個養殖箱對記者說道。
據介紹,2017年,張溝鎮相關負責人邀請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忠團隊與養殖大戶陳振華成立忠鱔苗種繁育專業合作社,無償劃撥大型示范場,從事黃鱔苗種人工繁育;2019年6月,以桂建芳院士任組長的驗收組,驗收通過“黃鱔規?;斯し庇表椖?,黃鱔苗種繁育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黃鱔苗種工廠化、規模化繁育翻開新的一頁,進入更大的市場,2023年仙桃黃鱔苗種繁育量達3億尾。
為加快破解苗種規?;庇y題,湖北省委農辦曾專門下發《關于支持黃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湖北省農發集團和仙桃市共建黃鱔育種研究院,打造全國最大的工廠化規模化育苗中心;支持仙桃市建設黃鱔苗種交易中心,打造全國黃鱔苗種之都;同時,支持科研院所開展黃鱔新品種選育,建設種質資源庫;支持監利市、公安縣、赤壁市、漢川市等有條件的縣市建設苗種人工繁育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省實現年繁育能力20億尾以上。
據了解,武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蓮藕種質資源庫,選育的“鄂蓮”系列品種在全國種植覆蓋率達85%以上;湖北也是最早攻克黃鱔人工繁育技術難關的省份;“雙低”菜籽油和油菜薹,也是從湖北走向了全國。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湖北省加大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關鍵技術創新應用,促進種質科技企業加速集聚,推動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做強種業“芯片”,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
確保品質擦亮品牌
在先鋒村黃鱔交易市場,工人們通過篩選機仔細挑選肥美鮮活的黃鱔。
20多年來,這里的黃鱔交易市場已經是全國最大的黃鱔原產地交易市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的中價·仙桃黃鱔價格指數(EPI)在這里發布,成為全國黃鱔價格的“風向標”。朱傳寶介紹:“我們這個市場雖然占地小,但年交易額已超過6億元,高峰時每天有超過20萬公斤的黃鱔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span>
一個小小村子里的交易市場,緣何能左右全國黃鱔價格走勢?秘訣就在于“質優”。
在黃鱔交易市場檢測中心,記者看到了恩諾沙星等獸藥的快速檢測卡使用說明以及一張黃鱔檢測流程圖。“市場對每一批入市的黃鱔進行嚴格的農殘檢測,檢測合格才能進入市場,數據不合格的將暫控產品,移送仙桃市公共檢測中心進行定量檢測,仍不合格的移送行政部門,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鱔’?!敝靷鲗氄f。
隨著《黃鱔池塘網箱養殖質量控制技術規范》《黃鱔病害防治技術規程》《活體黃鱔分級標準》等規范和標準的實施,鱔苗入池、飼料投喂、用藥安全、尾水處理等均實現了標準化管理,不斷推進仙桃鱔魚產業向綠而行、向新而進。
在洪湖市新灘鎮蓮藕示范基地,一盞綠色病蟲害防控燈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雨錢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洪曉俊介紹道:“按照優質、生態、安全的目標,我們大力推廣水生蔬菜‘三新’技術、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三增三減’綠色生態栽培技術,建設高標準的綠色蓮藕生產基地。”
據了解,洪湖市按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工作標準,引導企業建立全程可追溯質量安全體系,強化肥、水、藥計量施用指標,病蟲害控制技術標準,建設一批高標準的蓮藕種植基地。在生產經營主體中,95%以上建立了生產記錄檔案,92%以上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確保品質是擦亮品牌的重要一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面貫徹“四個最嚴”和“產出來”“管出來”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完善責任體系,壓實屬地政府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提升基層監管能力和檢測能力,完善落實產地準出、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管理、信用監管等制度,構建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不斷擴大綠色、有機、名優特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規模,突出重點,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深化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向好。
形成品牌建設合力
“蝦十條”“鱔七條”“蓮七條”……近年來,湖北省陸續出臺多項品牌支持政策,不斷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加快制定完善行業標準、省級標準、地方標準,持續壯大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實施特色農產品“走出去”戰略,“省級龍頭品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體系更加穩固,全省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成效顯著。
湖北潛網生態小龍蝦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郭頌向記者介紹了潛江龍蝦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品牌發展歷程。“近年來,潛江市堅定不移地推進蝦—稻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成功打造集選育繁育、生態種養、加工出口、餐飲美食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疂摻埼r’綜合產值已突破750億元大關,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422.29億元。”
“當前,洪湖蓮藕市場培育初具成效。已創建1個中國馳名商標‘洪湖水鄉’,1個湖北名牌‘洪湖藕帶’以及洪湖蓮子、洪湖藕帶、洪湖蓮藕、洪湖荷葉茶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焙闀钥〗榻B說,當前,洪湖市按照“政府主導、協會主體、企業主營”的品牌運行模式,主推“洪湖蓮藕”區域公用品牌,積極開展蓮藕品牌創建、標準制定、品牌營銷等,并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洪湖蓮藕”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2年,洪湖蓮藕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3年,洪湖蓮藕被列入全國“土特產”推薦名單。
仙桃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先軍表示,近年來,仙桃市搶抓黃鱔產業納入省級戰略和“仙桃黃鱔”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的歷史機遇,認真落實湖北省委“鱔七條”支持政策,聚焦黃鱔“種養加銷安”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仙桃也出臺了“鱔22條”支持政策,推動黃鱔產業高質量發展。去年,仙桃繁育黃鱔苗種10.85億尾,養殖面積25萬畝,產量超10萬噸,占全國、全省比重分別達26.3%、52.6%。去年仙桃黃鱔品牌價值達226.71億元。下一步,仙桃市將發揮“仙桃黃鱔”區域公用品牌優勢,完善品牌共建共享機制,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子品牌”的品牌矩陣,強化品牌標準引領,強化品牌場景打造,持續提升仙桃黃鱔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湖北武當山八仙觀茶葉總場等公司開發的武當道茶系列產品以“形優美、香高潔、色嫩綠、味清爽”的獨特品質陸續銷往多個國家與地區。武當山特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王春生表示,當前,武當山特區通過“建基地、培龍頭、創品牌、闖市場”等措施,茶產業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以武當山景區辦事處為主的武當道茶生產核心區。十堰市還遴選了國內頂級專家團隊,編制區域公用品牌發展規劃,逐步形成統一品牌、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對外宣傳的發展格局,不斷提升武當山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以潛江龍蝦為代表的8個省級龍頭品牌,在產業端、消費端雙向發力、表現亮眼。但仍存在品牌培育機制尚不完善、專項資金投入尚無保障等主要問題。下一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將扛牢農業品牌建設發展主責,牢牢抓住“新老四品”品牌,加快構建完善“省級龍頭品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建設體系,實現全產業鏈推動,著力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農業品牌,帶動全省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