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城里的“煙火滾燙” ——解析環縣文旅經濟持續火熱背后的密碼
近年來,環縣立足資源稟賦,以“文化+旅游+產業”為核心,通過創新業態融合,深入挖掘鄉村旅游資源,聚焦鄉村文化與旅游發展優勢,持續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以“以農促旅、以旅富農、農旅融合”為發展思路,開發個性突出的鄉村旅游業態,通過唱響“農文旅”融合的協奏曲,釋放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4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數、旅游花費分別達到443萬人次、16.36億元,實現了“雙翻番”。網紅達人、干部群眾積極投身“直播帶農”新浪潮,快遞物流配送到村,無人智駕配送車上線運營,更多農產品觸網銷售,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8.8%、7%,真正實現“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以文化為“支點” 撬動鄉村振興
“農文旅”融合的第一要義在于用文化培根鑄魂。環縣著力夯實鄉村文化基礎,深挖鄉村文化內涵,以文化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環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非遺文化璀璨奪目。作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寶,皮影戲被當做重頭戲,每逢節慶之日,環州故城皮影館里總會上演精彩的皮影戲。“輕挑竹簽,慢捻絲線……”一張白色幕布、一人執挑桿操縱皮影,伴隨著一人領唱眾人應和的悠揚曲調,蒼勁豪邁的旋律與皮影藝人栩栩如生的表演相得益彰,唱念做打中,交織出一幅幅熱鬧非凡的場景,令人沉醉在非遺文化的魅力當中。
近年來,環縣積極推動皮影戲的傳承與創新,不僅在環州故城等景區常態化上演精彩的皮影劇目,還邀請民間藝人走進校園、社區開展傳承活動,培養新一代皮影愛好者。同時,將皮影元素融入文創產品開發,如制作精美的皮影書簽、皮影燈、耳飾、胸花等,既傳播了文化,又帶動了文創產業發展。此外,剪紙、泥塑、面塑等非遺文化也通過類似的方式,逐步實現從文化傳承到文化產業的轉變,為文旅融合筑牢根基。
文化振興不僅要“留得住鄉愁”,還要“看得見未來”。環縣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自然景觀,構建“一核多極”文旅發展格局。以“道情皮影”“紅色記憶”“黃土風情”三大文化品牌為引領,整合山城堡戰役紀念館、宋代磚塔、東老爺山等歷史遺跡,串聯環江沿岸生態廊道、黃土高原地質奇觀,形成“紅色研學、生態觀光、非遺體驗”精品線路。“大力實施‘非遺’傳承保護工程,申報評選各級傳承人155名、皮影雕刻工藝美術大師65名,編輯出版專著60多部,讓‘非遺’文化綻放出更加燦爛的時代芳華。”環縣非遺文化保護中心主任李鋒說。
以旅游為“拐點” 盤活鄉村振興
打造文旅IP、塑造文旅品牌、培育新型業態和消費模式,既是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興路徑,也是推動鄉村經濟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的邊塞絕唱《漁家傲·秋思》唱響了古環州的金戈鐵馬,隨著歷史脈絡修建而成的“環州故城”是在宋朝文化的基礎上,依托獨特的古邊塞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建成的集宋城穿越體驗、非遺保護傳承、民俗休閑娛樂、特色美食品鑒、三產融合發展、觀光康養度假 “六城合一”的國家4A級景區,2024年入選全國鄉村旅精品線路,成為引領全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核心景區。
一步一景致,一城一風情。自環州故城開園運營以來,每逢節假日,這里都會游客聚集,大家在這里了解大宋歷史,領悟環縣的發展歷程,聆聽典籍里的故事。還可以換上古裝,穿梭于古城街巷,參與劇情互動,深度體驗古代生活。
環縣也是一片紅色熱土,如今在環縣,紅色旅游成為文旅產業的新亮點。如何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如何彰顯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成為環縣文旅工作中的又一發力點。環縣通過打造紅色文化主題展館、開展紅色研學旅行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接受紅色教育。
以節聚勢、以節促產。近年來,環縣充分挖掘當地旅游優勢資源,做優旅游品牌,先后舉辦羊肉美食文化周、道情皮影文化節、環縣羊羔肉烹飪大賽等節會活動,以及萬人越野賽、和美鄉村籃球大賽、農民運動會、“羊羊”運動會等體育活動,不斷做大楊胡套子草原、毛井大紅馬草原、環州故城、洪德鎮耿塬畔村莊子峁生態農莊、關營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網紅點”,串珠成鏈形成旅游精品線路。同時,整合當地特色,推動建設一批特色突出的窯洞賓館、特色民宿、美麗庭院,乘文旅經濟東風帶動全域經濟消費實現新提升。
一業興,百業旺。環縣通過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整合旅游資源,推動多業態協同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未來,環縣將聚焦“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目標,推進環州古城文旅綜合體、毛井風電觀光區等重大項目落地,深化與陜甘寧毗鄰地區聯動合作,繼續深化文旅融合,不斷豐富業態形式,加快推進“陜甘涼都古邊塞,養生避暑美食鄉”品牌的打造,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產業為“增點” 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核心是產業培育和帶動農民增收。
春節前后,環縣毛井鎮跑山羊肉銷量持續火爆,線上線下訂單不斷。據毛井鎮綜合執法隊副隊長周麗霞透露,自元旦以后兩個月時間,毛井鎮銷售羊肉超過1.5萬只,為養殖戶帶來收入1200萬左右。
環縣是羊產業大縣,“環縣羊羔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線上線下雙軌并行讓環縣羊肉暢銷全國、走出國門,市場份額穩步提升。目前,全國范圍內“環縣羊羔肉”專營門店有4家,網店有6家,羊肉產品電商銷售企業有18家,累計網絡銷售羊肉及羊副產品38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3.84億元,帶動全縣銷售羊肉、羊奶及羊副產品4.0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6億元。
冬閑時節,環縣洪德鎮耿塬畔村莊子峁生態農莊一如往日地熱鬧。農人忙碌,或直播帶貨銷售土特產,或忙著為農產品開拓新市場;游客集聚,或寄情山水間體驗農耕文化,或品嘗地道農家美食……“農莊依托原有農家風貌打造旅游經濟,以改和建的方式,開發了特色景點和民宿,游客可以住農家屋、品農家飯,體驗農村生活。”洪德鎮鎮長梁富強介紹道,2024年,莊子峁接待游客超過8萬人次,產品銷售和營業額超過210萬元,戶均增收超過9.5萬元。
小村莊得到“大流量”,耿塬畔村把莊子峁生態農莊的優勢轉化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環縣以莊子峁生態農莊為樣板,創建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5個、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村4個,游客來環縣不僅可以欣賞田園風光,還能親手參與農作物種植、采摘,品嘗農家美食,感受鄉村生活的質樸與寧靜。這種模式既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又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根在鄉土,本在農業,魂在文化。如今的環縣,農文旅產業持續增收,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民生幸福成色十足,美麗村莊煥然一新,一幅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