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游如何玩出“新花樣”? ——江蘇南京市創新推進休閑農業迭代升級
南京市高淳區國際慢城穿漢服打卡的游客。 受訪者供圖
驚蟄將至,萬物復蘇。在江蘇省南京市,市民在節假日踏春游玩的選擇也愈發多樣:去溧水區的草莓大棚里采摘游玩,或去江寧區的家庭農場里體驗農事勞作。如今在南京,休閑農業正成為更多市民的消費選擇。
近年來,南京市堅持都市現代農業定位,將休閑農業作為融合一二三產業、兼容生產生活生態、聯通工農城鄉的重要著力點,創新推出“南京農業嘉年華”品牌和“休閑農業+”融合發展模式,以規劃引領,不斷探索資源整合、產業融合等保障政策,以適應鄉村新業態不斷涌現的發展環境。
記者從南京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4年,南京市休閑農業共接待游客445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62.11億元。南京市休閑農業何以“破圈”?近日,記者走進南京市,探訪該市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新花樣”。
規劃“藍圖”如何變成產業發展“實景圖”?
眼下的浦口區環老山休閑農業精品區,正如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從春節前到現在,不斷有游客慕名前來,尋覓山間的桃花源。
“我們今年春節特地選了環老山休閑農業精品區的不老村體驗民宿,這里的農家樂、燒烤、圍爐煮茶等鄉村新業態配套齊全,等之后的周末,我計劃帶朋友過來繼續打卡。”從南京市內來這里游玩的市民張思婷說。
環老山休閑農業精品區是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首批10家省級休閑農業精品區之一,珍珠泉、云幽谷、西埂蓮鄉、響堂桃源谷、水墨大埝等景區景點似顆顆珍珠散落鑲嵌其間,美不勝收。
浦口區環老山休閑農業精品區是南京高位謀劃休閑農業的縮影。據南京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京市圍繞“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生態底色,充分發揮科教名城和都市消費“大市場”的優勢,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科技、高品質、高融合、高效益,發展“小而美”“聚而合”“有內涵”的創意休閑農業,培育一批批資源富集、設施完備、業態豐富、創新活躍、聯農緊密的精品,實現休閑農業從“點上發力”到“面上開花”。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已培育市級以上主題創意農業園96個,獲得江蘇省級以上表彰的休閑農業點300多個。打造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線路,每年推介30條以上精品線路。提升一批休閑農業發展示范區,全市共建成美麗宜居鄉村2802個。
玩法“上新”如何推動資源整合?
擁有巨大圓形房門的霍比特人主題房、洋溢童話色彩的白雪公主主題房、俯瞰農場的全景房……每到節假日,江寧區湯山街道豐碩歡樂農場的詠尚春溫泉酒店主題民宿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入住。除了特色民宿,每個房間都有一座小型溫泉池,讓游客在民宿內就能夠體驗天然溫泉。
豐碩歡樂農場建于2009年,原本是一個普通養殖基地。2012年開始改造升級,圍繞有機蔬果采摘,增加露營地、餐廳、種子博物館、萌寵樂園等場館。近年來,農場大力發展康養、研學等多種鄉村新業態,不斷拓展農場的產業功能。
目前,該農場年接待量超20萬人次,總收入達3000萬元。“這里同時是南京耕讀教育實踐基地,基于此,農場順勢開發了研學課程,每年研學方面接待游客近4萬人次,成為農場新的收入增長點。”豐碩歡樂農場負責人表示。
面對“群雄逐鹿”的農文旅市場,南京市積極發展“休閑農業+X”,通過“花樣百出”的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推動休閑農業與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健康、養老、共享經濟等跨界“混搭”,讓農業多了親子研學、體育經濟、社交會獎等多種“玩法”,充分激發休閑農業發展的潛力與活力。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建成耕讀教育實踐基地59家,出版《快樂學農季》學農指導用書,并編制發布全國首個學農基地地方標準;鄉村康養基地24家,開通12條鄉村康養線路直通車,打造高品質鄉村康養產品;鄉村特色體育基地20家,通過體育賽事活動為鄉村增添更多“動”力。
上午在高淳區椏溪國際慢城的幽靜村落里品味慢生活,下午到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稱的高淳老街尋覓歷史的印記,晚上住進高崗村的詩畫民宿體驗鄉村夜生活……
二月中旬,來自江蘇省常州市的游客孫菲菲自駕來到南京度過了一個開心的周末。
作為第三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高淳區分布著各具特色的公園景區、美麗鄉村、精致民宿等,連點成片、串珠成鏈。“在這里玩耍能隨心所欲、走走停停,我還租了漢服一路打卡拍照。住了兩個晚上還意猶未盡!”孫菲菲說。此外,孫菲菲和朋友們還去了茅山村看了看正在出租的“共享小院”,其中一位朋友想在這里租個院子搞創作。
高淳區的做法讓南京市意識到,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就要打破“孤島效應”,整合各類資源賦能產業發展,讓休閑農業和各類資源碰撞出創意的火花,“融”出精品、爆品。
休閑農業在田野上拔節成長,折射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的步伐。南京創意農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莊桐表示,近年來南京休閑農業涌現出很多新項目,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不少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逐漸發展成休閑農業集聚區,在一個區域內有40至50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組合成更豐富的業態和更全面的配套設施,更容易吸引游客。此外,得益于長期實踐積累,各休閑農業主體專業程度越來越高,借助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賽道分工越來越細化。
改革“深化”何以推進政策“優化”?
針對休閑農業主體存在的人、地、錢等需求,南京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深化政策改革,不斷優化休閑農業發展環境。
為了不斷創新推動南京市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南京市策劃成立了南京創意農業研究院,與南京大學合作,聘請100多名來自農業、建筑、園林、文化、設計、創意、傳媒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南京創意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隨著休閑農業發展進入“深水區”,人才要素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愈發凸顯。“為了培養更多助力鄉村發展的優秀人才,我們實施了農業農村‘頭雁種苗’培育、初始創業主體扶持、青年大學生‘新農人’學費補助等工程,目前已補助青年大學生377名,補助金額850余萬元。”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南京市也不斷研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政策,以多種方式確保休閑農業用地項目能順利落地。與政策配套的就是“錢從哪來”的問題。對此,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市通過強化財政項目扶持整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村民宿提檔升級等資金,每年安排超過3億元資金推動休閑農業發展及其配套措施的優化升級。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