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改革 天府農品加速出海
最近,位于資陽市安岳縣的四川省鑫檸樂果業有限公司檸檬出口訂單不斷:到今年3月底前,該公司已接到超400萬斤的固定出口訂單。
四川是全國檸檬出口第一大省。2024年安岳檸檬出口達8.54萬噸,出口量占全國一半以上,并首次出口到泰國、印尼、哈薩克斯坦等6個國家。不只是檸檬,去年四川有26種特色農產品實現首次出口,刷新近年來出口品類最多的紀錄。
新的一年才開始不久,四川特色農產品出口方面動作頻頻:四川多部門聯合制定出臺促進農產品出口相關方案,從10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提能升級;四川出口水果被海關總署納入“批次檢驗(檢疫)”改革試點產品范圍,為特色農產品出口插上“翅膀”,助力“天府糧倉”出新又出彩。
創造26個首次和3個全國第一
一周前剛接到25萬斤的鮮檸檬出口訂單,新的100萬斤出口訂單又來了……2月27日上午8點30分,鑫檸樂果業的生產線已全速運轉開來。
鑫檸樂果業去年鮮檸檬出口量超過6000噸,實現出口額3000多萬元,出口額較上年增長500%。“一方面是因為國際市場對鮮檸檬的需求缺口持續擴大,另一方面則因為近年來安岳檸檬加速打開國際市場大門,品牌效應開始顯現,建立了穩定的訂單渠道。”鑫檸樂果業副總經理王銳說,為盡快交付產品,該公司近期每天至少有50萬斤鮮檸檬產品下線。
在安岳縣,像鑫檸樂果業這樣出口訂單接到手軟的企業有20多家。去年,安岳全縣的檸檬出口總量達8.54萬噸,出口額實現4.77億元,同比增長3.95倍,出口勢頭強勁。
任何產品出口,都要經過一系列復雜且嚴格的申報審批,農食產品出口領域的要求更高。近年來,盡管檸檬種植規模持續擴大,質量不斷提升,但要在短期內快速拿出符合國際出口標準的產品卻并不容易。“出口的檸檬,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出口生產企業需在海關注冊備案,二是檸檬必須產自出口注冊基地。”安岳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姚榮桓說,近年來,圍繞檸檬的關地協同日趨緊密,海關成立檸檬專班,雙方持續優化出境水果果園注冊登記機制,大力推動區域化注冊登記。
一項小舉措的背后,其實是一筆“大賬”:目前,安岳檸檬種植面積達48萬畝,一旦企業或農戶有出口訂單需求,后續環節十分復雜。僅提交出口申請一項,就涉及包括化肥農藥使用等種植端、加工包裝等生產端、檢測檢驗檢疫等出口端一系列流程。
“安岳縣有40多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幾十上百家果園,單家單戶很難一次性完成上述一系列流程。”內江海關監管科科長吳永章說,區域化注冊登記實施后,意味著可以按一個村或一個鄉鎮為單位,在統一規范管理的情況下開展片區注冊,短期內極大擴展了符合出口標準的檸檬基地。
安岳縣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安岳累計注冊登記出口果園達93家,注冊登記面積超6萬畝,有效滿足了出口需求。
小舉措換來大格局。當前,隨著四川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協同發力,“天府糧倉”特色農產品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在一系列微改革推動下,出海步伐加快。成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包括安岳檸檬、巴中海鮮菇、樂山姜黃等在內的26種四川特色農產品首次出口,魚油、檸檬、生絲出口值均居全國第一。
改革發力助四川農產品加速出海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和貨物進出口超過萬億元的外貿大省,農業出口規模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成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農產品出口額為91.8億元,同比增長26.4%。盡管增速快,但規模并不大,農業對外開放水平有待提高。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既與農業經營主體對開拓國際市場的意識與能力不足有關,也與產業發展階段、開放環境等綜合因素相關。
就在前不久,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成都海關等多部門聯合出臺《四川省促進農產品出口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從加強出口基地建設、提高出口加工能力等10個方面進行系統性提升,加快形成一批優勢明顯的出口產業集群和出口企業集群,大幅提升四川特色農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政策支撐,改革發力。“今年海關總署在全國13個省首批落地農食產品出口‘批次檢驗(檢疫)’改革試點,其中四川出口水果被列為試點范圍,將助力提升四川農產品的出口能力。”成都海關動植食處相關負責人說。
以安岳檸檬為例。資陽是內江海關的進出口管轄市,按照農產品出口相關要求,每一批次產品出口前都必須按海關總署指令要求完成檢驗檢疫監管。由于安岳檸檬出口量大,海關平均每天查驗監管的出口報檢貨物有20多批次。
“查驗不是簡單地看審批單,還要到生產現場查驗產品條碼,檢查水果衛生狀況,并進行現場抽樣檢驗有無農殘、保鮮劑等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一個查驗全流程至少要近半個小時,而每天這20多批次的貨分散在安岳縣的40多個鄉鎮。”吳永章說,這樣效率低,耗費時間長。
企業也有影響。王銳算了一筆賬:檸檬以陸海聯運的方式出口,目前每周海運航班只有兩趟,這意味著鑫檸樂果業每天滾動發運的貨柜,必須在海運航班發出前到港口集結完畢,否則只能延期等待三天后的新航班。“水果都有一定的損耗,特別是出口水果是以對方接收到的產品為準,只要某個環節被耽誤,損失風險就會增大。”
“批次檢驗(檢疫)”改革試點,簡而言之,只要是同一生產加工企業使用同一批原輔料,在生產工藝及質控體系、檢驗標準/檢疫要求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包裝,并出口同一個國家(地區)的產品,可以一次性集中完成檢驗檢疫,不再出口一批申報一批。
“即便還沒有接到出口訂單,也可以提前一次性完成所有貨物查驗,等到有訂單時直接出口即可。”吳永章介紹。
今年,成都海關將以安岳檸檬、西昌葡萄等特色出口水果為試點,選取獲得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及通過風險評估的非失信企業試行“批次檢驗(檢疫)”改革,推動龍頭企業和特色產品率先走出第一步,助力四川農產品加速出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