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試驗區:讓“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在田園小徑中漫步休閑,在浪漫花海中打卡徜徉,在農家樂餐館盡享美食,在田間地頭體驗采摘蔬果的樂趣,在獨具特色的民宿感受鄉村的靜謐閑適……春光正好,近日,記者來到海陵島,看到不少游客或結伴同行,或攜家帶口,觀景望海,踏青賞花,盡情享受著這里的溫暖氣候和田園風光。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帶動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海陵試驗區立足資源稟賦,錨定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全方位激活農文旅資源要素,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積極推動三產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文鑄魂、以農興旅、以旅強農、產業互融”的發展格局,打造農文旅高質量融合“海陵范本”。
深挖資源潛能
精品民宿集群發展
海陵試驗區擁有優質的山海資源,疍家文化、海絲文化、宋遺存文化交相輝映,大角灣海上絲路國家5A級旅游景區、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等一批“國字號”品牌熠熠生輝,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區已有9個村落發展民宿產業,將游客的“流量”變為“留量”。
春日出游,一些人文景點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點,具有宋文化特色的谷寮藝術度假村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記者走進閘坡鎮南村村委會谷寮村,沿著村道一路向前,道路兩側翠竹叢生,沿途分布著古谷泉釀酒坊、南宋古井、古驛道、壹樂小院等。16棟“修舊如舊”的民宿分布在村內,在古漁村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南宋文化,或是園林院落式的風雅,或是花木掩映式的田園詩意。火焰藤的藤蔓爬滿了民宿小院的整面墻,如瀑布一般傾瀉而下,美不勝收。一些游客正在不同風格的民宿外打卡、拍照,欣賞沿途的美景。
鄉村民宿的發展,契合了現代人遠離喧囂、享受自然、尋味鄉愁的美好追求,是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海陵島的氣候很不錯,民宿的條件和服務也很好。我和老伴準備在這里停留一周左右,看看濱海風光,品嘗特色美食,安享休閑時光。”來自湖南的游客胡女士表示。
“我們在2016年引進了谷寮藝術度假村項目,由企業出資租賃村民的閑置舊房進行改造,打造特色民宿,與音樂、露營、文創、研學等業態跨界融合,以‘民宿+’活動形式傳播本土文化。”谷寮藝術度假村負責人陳永毅告訴記者,谷寮村的民宿集群,一部分以獨立小院的形式出租給民宿主,由民宿主自主經營管理,每間民宿都有獨特的風格。目前,度假村正在推進景觀改造和鄉村文化體驗屋建設,不斷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提升游客體驗感。
隨著南村村委會谷寮村獲評全市民宿發展示范村,谷寮藝術度假村成為海陵精品民宿的一張名片,一批疍家民俗游、鄉村文化游、海濱海島游、研學游等特色旅游路線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精品民宿的集群發展,為村內帶來每年約120萬元的租賃收入,也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閘坡鎮南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仕開表示,乘著民宿的東風,南村村正推動自留地發展綜合商業體,與企業合作,建設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商住一體項目,盤活閑置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三產加速交融
農文旅融合發展以農業為基礎,融合文化和旅游元素,能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
海陵試驗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深入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壯大“產”的規模,打造多個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土特產”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2024年,全區所有行政村集體收入均突破20萬元。
近日,記者來到海陵試驗區珍珠馬蹄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下丆村種植基地,只見工人們正在清理田間的雜草,準備采收珍珠馬蹄。與之相隔不遠的全過程綠色數字化種植試驗田內,兩個容量達5噸的發酵桶靜靜佇立在田地旁,裝載著魚頭、蝦殼為原料的發酵肥、有機肥。村道一側的田里種植了大片的珍珠馬蹄,另一側的田間,分布著圣女果、茄子、藍莓、番茄等作物,累累果實掛滿枝頭,長勢甚是喜人。技術人員正在田間忙碌,檢查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我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方式,推動合作社的珍珠馬蹄種植面積達1200多畝,帶動種植戶100多戶。在產品深加工方面,先后推出珍珠馬蹄椰子雞鮮湯、珍珠馬蹄椰奶燕窩露兩款產品,正計劃引進全自動清洗去皮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作為產業園牽頭企業,廣東壹牛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綠種植的試驗中,發酵肥、有機肥保護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體,作物在良好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更健康,大大減少了病蟲害。下一步,計劃申請建設海陵島珍珠馬蹄全綠零碳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區,種植珍珠馬蹄、特色糧食和果蔬,宣傳珍珠馬蹄的歷史文化和種植過程,供市民游客休閑觀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目前,我們已經成功打造了珍珠馬蹄、南藥、海紅香米、無核荔枝、海陵鳳梨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在探索農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中,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有效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閘坡鎮農業辦主任梁仟允表示,海陵島陽光充足、無霜期長,適合咖啡樹的生長。咖啡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當前正規劃在新鹽村委會竹丆村、那拿村委會東邊村發展咖啡種植、咖啡體驗區等,打造咖啡文化之旅。
激活“美麗經濟”
挖掘鄉村多元價值
近日,記者走進閘坡鎮那拿村,只見大片的油菜花正絢麗綻放,金黃色的花海漫無邊際,仿佛給田野鋪上一層金黃色的地毯。微風拂過,花枝搖曳,浪漫花海與錯落有致的鄉村民居交相輝映,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田園美景圖。不遠處的東澎農業生態基地中,冰荔、番石榴、圣女果、桑葚等生長繁茂,主食椰子的走地雞活蹦亂跳,小飛鴨在池塘盡情戲水,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鄉村產業發展有了基礎,如何延伸貫通發展鏈條、進一步喚醒“沉睡資源”,做實農文旅融合文章?閘坡鎮那拿村交出了高分答卷。
近年來,那拿村充分挖掘鎮域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以特色產業、文化為主線,與企業聯合打造占地1500畝的花海文旅示范基地,并發動村民回鄉投資,成立了東澎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盤活村中山坡地和撂荒土地380畝,打造集采摘、觀賞、游玩、餐飲于一體的生態果園農旅項目。通過“農文旅+村委會+村民”的產業發展模式,讓村民當上股東,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東澎農業生態基地種植了80多畝冰荔荔枝,當前,每棵荔枝樹能夠采收約10斤荔枝,產量逐年遞增。基地主要種植的都是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我們提前與企業聯系,采取訂單模式進行種植,暢通銷售渠道。”那拿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保光表示,東澎農業生態基地已投入約500萬元,下一步計劃增種絲苗米、香水蓮花等作物,打造20余個太空艙,與村內原有的民宿相結合,提供吃玩住“一條龍”的休閑服務。
善用“美麗資源”,激活“美麗經濟”。海陵試驗區積極將“綠水青山”優勢轉化為“美麗經濟”勝勢,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引入廣東正然中草藥基地項目,以麻禮村為試點向全鎮19個村委會推行,打造“十九村十九品——南藥產業集群”;依托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農文旅產業;丹濟村通過村民入股推動2700多畝土地流轉,與企業聯合建設高品質的農業生產基地,“以花為媒”打造網紅打卡點……
“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海陵試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計劃打造一批更高標準的鄉村民宿(酒店),大力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文創產品開發,活化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培育一批鄉村旅游精品路線,不斷豐富文旅+新業態,打通集體經濟發展“脈絡”,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