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
日前,“椿游上方山·尋香圣水峪”2021上方山香椿采摘周暨地理標志農產品市集活動在北京市房山區云水洞景區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展示和推廣以上方山香椿為代表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倡導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綠色發展。
據了解,北京市于2008年啟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14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在農業農村部登記,每年可為消費者提供品質獨特、歷史悠久的特色農產品30.2萬噸。
2019年農業農村部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以來,北京市的茅山后佛見喜梨、京西稻、北京鴨和上方山香椿等產品先后被列入此項保護工程。此工程主要在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著重改善生產設施條件,保護特定產地環境,促進適度規模發展。改造升級傳統加工技術,強化利用加工、貯藏、運輸與保鮮等新工藝和新設備。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品質和質量控制,促進綠色發展。開展特色品質和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確保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品質和質量安全。二是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深入挖掘地理標志農產品歷史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渠道,講好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故事。開發利用多種形式營銷促銷平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市場營銷,提升市場占有率,促進優質優價。三是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品種資源保護,挖掘優良基因,保持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優良品質特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知識產權。建立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原產地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
據介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將成為新時期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對提升我國特色農產品品質、創立農產品區域品牌、促進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擴大農產品貿易和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起到更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地理標志屬于世界公認的知識產權保護范疇,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是農業農村系統“倡導創新文化,尊重知識產權”的重要舉措。北京市未來將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全程數字化,努力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地理標志農產品引領京郊特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