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貨架”上的“綠色云品” ——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加速出海的密碼
自正式開行以來,從昆明安寧大桃花貨運站開往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國際貨運線路已成為最繁忙的貨運線路之一。 蔣林昆 攝
在日本東京的料理店里,一片來自云南的松茸被主廚精心炙烤;在法國巴黎街角的咖啡館,一杯由普洱精品咖啡豆制作的咖啡正飄散著花果香氣;美國紐約的超市貨架上,產自云南的鮮切玫瑰花散發出濃郁的芳香……從“藏在深山人未識”到“世界貨架新寵”,“綠色云品”正以獨特的生態優勢為支點,撬動全球消費市場。
與優美的文字相比,一項項數據更具說服力。昆明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額達191.7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出口水果(含堅果)65.6萬噸,貨值52.7億元;出口咖啡3.25萬噸,同比增長358%;鮮切花出口值7.6億元,同比增長34.2%,還有不少農產品實現首次出口。今年前兩個月,云南農產品出口持續旺盛,出口額達到29.5億元,增長40.7%,葡萄、鮮切花、咖啡出口值均超億元規模,均居全國首位。
人們不禁會問,在全球消費謹慎和緊縮的大環境中,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究竟靠什么贏得世界的青睞?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并不難。云南天然的氣候優勢造就了農產品獨特的生態優勢,簡單說就是品質過硬;立足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戰略定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等政策疊加優勢,為云南農產品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更直接的還有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的開通,以及邊境口岸經濟的快速發展。
品質取勝
打造“綠色云品”矩陣
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出海之路,始于其不可復制的自然稟賦。橫跨熱帶到寒溫帶,幾乎囊括了從海南島到黑龍江的各種氣候類型,造就了云南農業在氣候、光照、水源、物種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絕無僅有。好山好水出好物。
以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為主體的普洱市,是世界公認的咖啡種植的黃金地帶。這里的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被國際咖啡組織(ICO)認定為一類產品。多年來,產自普洱的咖啡豆都是雀巢、星巴克的重要原料。
普洱市孟連縣橋安咖啡莊園負責人金濤已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他說,如果說獨特的風味是老天爺賞飯吃,那么保證優質的品質還需在品種、技術、設備上不斷改進。為此,他在2022年就開始投入資金改進生產設備,將咖啡精品率從20%提升至80%以上。
如今,普洱咖啡已出口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30個國家和地區。
從普洱的咖啡到西雙版納的水果,從文山的蔬菜到迪慶的松茸……走上“世界貨架”的云南農產品不勝枚舉。
2023年,西雙版納州的果莓(藍莓、樹莓、黑莓)首次出口,人工鮮牛肝菌產品也實現了出口。短短兩年,西雙版納州果莓出口市場覆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文山州出口農產品價值達1.9億元,同比增長82.6%。該州備案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場、出境新鮮水果果園注冊登記5286畝。丘北縣建成的480余畝蔬菜基地,通過標準化種植管理和溯源體系保障產品品質,熱銷海外。
好品質自然會收獲大市場。多年來,云南省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對茶葉、鮮切花、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野生食用菌等高原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走生態、綠色、有機發展之路,打造“綠色云品”矩陣,為進軍國際市場夯實了基礎。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熱銷海外,過硬的品質是基礎。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始終不放松農產品生產源頭品質提升,持續擦亮“綠色云品”金字招牌,讓消費者感到物超所值。
政策賦能
解決企業出口堵點
說起近幾年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的變化,就不得不提2022年元旦由15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全球體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以及隨后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云南省加快對接RCEP行動計劃》,兩者極大地推動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
從昆明海關審核打印出云南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至今,RCEP已經在擴大出口和關稅優惠上惠及眾多農產品出口企業。
云南玉溪恒豐萬里花卉是最早受益RCEP的花卉出口企業之一。負責人梁秋群回憶道:“當時,原產地證書簽發的是一批出口泰國、價值38萬多元的玫瑰、百合鮮切花。”得益于RCEP釋放的對外貿易動能,云南鮮切花出口量、值幾乎每年都保持穩定增長,目前已連續六年保持全國首位。
從事食用菌出口行業的楚雄州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畢崇寶告訴記者:“云南特產的中華夏塊菌,俗稱黑菌,菌肉細膩,味道獨特,特別受歐美和日本市場的歡迎。RCEP讓企業享受到了零關稅,大大提升了產品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
據了解,三年來,昆明海關共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16384份。每一張小小的證書,都見證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走上“世界貨架”的不平凡歷程。
政策的疊加賦能不止于此。昆明海關專門出臺了《昆明海關關于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企業通關便利二十二條措施》,包括指導幫扶出口茶葉、咖啡、食用菌制品等高原特色企業,持續提升食品安全質量體系有效性,及時解決企業出口難點、堵點;加強與農林部門合作,加大企業對外注冊推薦力度等,助推特色農產品出口。
早年,大理核桃產業因開發外貿市場力度不夠,出口比重占市場份額較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理海關成立“產地堡壘攻堅隊”,通過“關長送政策上門”等,有效幫助企業打破出口瓶頸,開拓海外市場,出口量逐年攀升。目前,大理州核桃出口企業達72家,核桃出口至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大理海關共屬地查檢出口核桃1.4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7.97%,創歷史新高。
“通道”提速
互通聯動增添動能
中老鐵路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互聯互通、高效銜接,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國內31個省(區、市)和老撾、泰國、越南、新加坡等19個國家和地區,這一優渥的“通道”優勢,讓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海搭上了“新快車”。
省會昆明市,近年來持續打造“瀾湄快線”“滬滇·瀾湄線”“瀾湄蓉歐快線”等貨運品牌,正在大力培育“滬昆鐵路+中老鐵路”“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等鐵路國際聯運新模式,目前正在申報建設中歐(亞)班列集結中心,為“新快車”裝上新引擎。
玉溪市通海縣是云南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和西南地區蔬菜集散地,擁有出口備案基地12.5萬畝。近年來,借助中老鐵路冷鏈國際運輸常態化便利,將蔬菜賣到了東南亞及中東等國家和地區。通海蔬菜當天就能擺上萬象、曼谷、吉隆坡消費者的餐桌。
除了這些“硬通道”,云南商務、交通運輸等部門以及昆明海關還注重“軟通道”建設,活躍口岸經濟,讓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提速再添動能。2024年8月,昆明海關與云南省交通運輸部門建立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協調機制,率先實現“一次查驗、兩家互認”。今年前兩個月,已有重達3.54萬噸、貨值約2.8億元的輸泰農產品實現“一箱到底、一柜到底”。
在距通海縣400公里之外的文山天保口岸,幾乎每天都有新鮮的早春蔬菜發往阿聯酋、新加坡。昆明海關所屬天保海關開通鮮活易腐農食產品“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5+2”預約查檢服務,優化提前申報、取樣送檢、驗放簽證等流程節點,運用“海關移動查檢”等智慧輔助手段,提高作業質效,“爭分奪秒”保障早春蔬菜順利出口。
據了解,今年初到2月底,天保海關共監管出口新鮮蔬菜251.98噸,同比增長9倍。
目前,云南口岸開放數量已達28個,其中陸路口岸21個(公路19個、鐵路2個)、航空口岸4個、水運口岸3個,促進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以及冷鏈物流技術的提升,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昆明花易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永能告訴記者,該公司2024年初開始出口貿易,預計2025年出口量將達到5000萬枝,占總交易量的6%。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