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出好品,振興有“栗”量
春分時節,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高店鎮境內,成片近百年樹齡的板栗樹新綠初綻。“今年需要加大板栗樹林的科學管護、水肥補充和防蟲防病力度,進一步提升板栗果子的產品質量,努力打造‘羅山板栗’地理標志‘金名片’,也為栗農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有利條件。”板栗林中,羅山縣板栗產業協會負責人正帶領專家與栗農們穿梭林間,細致觀察今春板栗生長態勢。旁邊流淌的浉河波光粼粼,魚翔淺底,水鳥嬉戲,一派春天的蓬勃景象。
“近年來,羅山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大力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發展羅山板栗地理標志產業,在提升板栗產量和品質的基礎上,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延伸冷鏈保鮮、深加工等產業鏈條,促進板栗產業發展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目前,全縣板栗種植規模已達14萬畝,年產量突破3000萬公斤,年產值達2.4億元,帶動數萬農戶實現增收,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羅山縣委副書記、高店鎮黨委書記蔣曉龍表示。
深挖資源稟賦 打造地標品牌
“板栗在羅山有著幾百年的種植歷史,以果型適中的油栗品種為主要代表,羅山板栗軟糯香甜的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價格相對同類產品會高一些。”羅山縣板栗產業協會秘書長向陽陽表示。
“近年來,在羅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的指導下,羅山縣板栗產業協會組建專項工作組查閱人文典籍和自然地理史料,實地普查3萬余畝板栗種植區,為地理標志培育奠定了基礎。”羅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局長余大水介紹,不久前,“羅山板栗”獲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進一步為羅山板栗產業品牌化、標準化發展夯實了基礎保障。
深加工與品牌建設成為羅山板栗產業實現跨越式升級發展的關鍵“跳板”。“在協會的推動下,我們與相關單位合作開發板栗深加工產品,如即食板栗、板栗飲料等,落地板栗產業園建設,豐富‘豫羅紅’‘給栗日記’等商標品牌的產品線,不斷提升板栗產品的附加值。”協會會員單位之一的河南山水林田農業供應鏈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加快品牌化、標準化發展,羅山縣與河南省漯河市中原食品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技術服務、營銷渠道、高新企業孵化、創新成果轉化、品牌打造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戰略合作,持續推動板栗企業做大做強,助推當地特色產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為推進板栗種植標準化,羅山縣板栗產業協會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合作,在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開展實驗林測試,進一步提高板栗的產量和品質。
地理標志作為優質農產品的“身份證”,為板栗產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源動力。如今,板栗產業已成為羅山縣特色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龍頭產業,為提升羅山板栗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當地板栗產業升級及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發展特色經濟 實現共同富裕
在高店鎮三合村,一座規劃占地100多畝的現代化板栗產業園正拔地而起。在板栗產業園的一隅,羅山縣六六農業有限公司(下稱六六農業)的板栗深加工車間,一件件板栗深加工產品香氣撲鼻。“今年的板栗行情見漲,我們的板栗深加工產品網上銷售量也穩步增加,這得益于發展地理標志產業帶來的產品品質提升和品牌溢價。”公司負責人劉歡是當地土生土長的“90后”,大學畢業之后,他與幾個同學、同鄉一起返鄉創業,著眼于板栗深加工。如今,六六農業年加工板栗40多萬斤,直接解決了附近20多名村民就業,輻射帶動周邊村鎮2000多戶板栗種植戶。
三合村沿浉河向南數公里,有一處濕地灘涂區,在灘涂區的邊緣,一片風光旖旎、生態有趣的栗林映入眼簾——這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影視觀光旅游基地“幸福島”。“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們依托板栗林場先后發展了觀光旅游、農家樂、影視基地、研學基地、國風小院等板塊,讓‘文旅+地標’成為具有顯著地域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為持續提升羅山板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開拓新實踐。”羅山縣板栗產業協會協會副會長、幸福島負責人查少雷表示。
三合村沿浉河向北的泗淮村,位于羅山縣高店鎮東北部,浉河、淮河在此處交匯,豐厚的水文地質和氣候條件,使其成為羅山板栗的核心產區之一。“目前全村村民積極配合縣、鎮整體規劃,發展板栗種植面積2350畝,其中油栗種植面積1350畝。2024年全村依托板栗等特色產業,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萬元,11個農民合作社從中受益,覆蓋五保戶、低保農戶、殘疾人等300余人。”泗淮村村支書雷龍表示,村民從全縣板栗產業發展和規劃中嘗到了“甜頭”,發展集體經濟也更加有了“奔頭”。
在羅山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當地還成立了羅山縣振高產業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積極推動“栗園+茶舍+戶外運動”等復合業態,形成“農業+休閑+社交”的綜合體,促進城鄉資源互通。同時,該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整合農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林地流轉、保底分紅、務工收入等方式,確保農戶年均增收;開展電商運營、旅游服務、產品加工等技能培訓,培養“懂市場、會經營”的鄉村人才。
如今,羅山板栗地理標志產業正依托當地的資源稟賦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支撐當地特色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栗”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