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供銷社:多策并舉激活農業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浙江供銷社聚焦主責主業,憑借“戰略強基”穩固發展底盤,以“協作破圈”聯通產業服務網絡,以“數字蝶變”激活創新引擎,精心謀劃農業發展布局,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推動農業發展。
戰略強基:推動“全域聯動”,優化為農服務網絡
在農業發展的新征程中,省供銷社從傳統“單兵作戰”向“全域聯動”模式轉變,為農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今年1-2月,全系統農資銷售額達59.5億元,全省農產品市場交易額達318.54億元,全省區域公用品牌帶動農產品銷售額50億元,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達109.7萬畝次。
在服務網絡建設方面,各地供銷社成果斐然。嘉興平湖市供銷社打造“1+2+6+N”綜合性為農服務體系,以市級“三位一體”為農服務中心為樞紐,省級和區域農事服務中心為骨干,產業農合聯為節點,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面服務;溫州甌海區供銷社的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構建“1+6+N”服務網絡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將農業生產、供銷、信用服務緊密相連,打造高效協同的發展格局;紹興市供銷社第一季度舉辦名優“土特產”年貨節等多場大型產銷對接會,線上線下同步搭建農產品服務網絡;金華蘭溪市供銷社布局“八婺工坊?百鎮優選”體驗店,與“共富工坊”貫通,形成“店坊相連”的供銷網絡,推進“金華大米”品牌標準化生產經營,自年初至今已簽訂訂單3000余萬元。
協作破圈:多方聯建織密“共富網”
浙江各地供銷社集成政務資源,讓黨委的引領更加精準、政府的支持更有針對性、科研院校的智慧有效落地、企業與農戶的參與熱情得到充分激發。
為春耕生產筑牢物資基礎,嘉興海鹽縣供銷社與黨委政府攜手落實農資儲備任務,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確保農民能買到質優價廉的農資產品;海寧市供銷社大力推進“海寧農珍” 示范基地與省農科院合作,引進蔬菜品種、建成連棟大棚,提升農產品品質和產量;臺州市供銷社聯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建成全國首個柑橘園天敵繁育基地,研發立體防控模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提高柑橘商品果率。
數字蝶變:智慧農業打開“新藍海”
2025年開年,DeepSeek、春晚人形機器人等浙江科技力量引發廣泛關注。截至2月底,省供銷社“三位一體”改革專班上線“浙農服”數字化應用場景達120個,入駐平臺經營主體數量2100余個,推動農業向智能化、高效化、精準化發展。
以衢州的智慧茶園為例,浙江供銷社積極與當地茶企、科研機構合作,搭建起一套適用于茶葉種植的智慧管理平臺,工作人員通過操作終端,便能實時獲取茶園內的各項關鍵數據。該平臺還利用“空中衛士”無人機進行定期巡查,對茶樹的生長狀況進行全方位監控,為茶葉的優質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湖州市供銷社將育秧所需水、溫、氧、土、肥等模型接入DeepSeek等AI進行分析,生成精準化育秧管理方案,組建無人機飛防聯盟,實現田間管理“云護航”。海寧市供銷社下屬馬橋供銷社通過“智慧菜場”改造、配送服務及線上交易,讓農產品銷售更高效便捷。(羅舒丹 楊璦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