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蘭陵:“三位一體”提振消費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正成為縣域經濟破局的關鍵抓手。位于魯南腹地的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以“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南菜園”聞名,近年來通過深耕消費市場、激活產業動能、創新消費場景,走出了一條以消費升級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從田間地頭到電商直播間、從傳統農貿市場到文旅融合新地標……這座千年古縣以消費為支點,撬動經濟全面振興。
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護航
“以前種菜靠天吃飯,現在種菜跟著訂單走。”在蘭陵縣向城鎮的萬畝蔬菜基地,菜農李大哥指著手機上實時更新的訂單數據感慨。2024年,蘭陵縣政府聯合金融機構推出“蔬菜供應鏈金融平臺”,農戶憑種植數據即可獲得低息貸款,合作社通過平臺對接全國商超、電商企業,實現“產供銷”無縫銜接。這一政策創新讓當地蔬菜損耗率降低15%,農戶收入增長20%。
為提振消費信心,蘭陵縣打出政策“組合拳”,發放總額超5000萬元的“蘭陵惠購”消費券,覆蓋餐飲、零售、文旅等領域;設立“農產品上行物流補貼”,將蔬菜冷鏈運輸成本降低30%;打造“15分鐘便民消費圈”,改造提升農貿市場32個,引入社區團購、無人零售等新業態。數據顯示,2024年,蘭陵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3%,增速居臨沂市前列。
從“賣原料”到“賣品牌”的質變
走進蘭陵農企產業園,一箱箱印著“蒼山大蒜”“蘭陵牛蒡”地理標志的深加工產品正裝車發往海外。在當地龍頭企業的車間里,大蒜搖身變為黑蒜膠囊、蒜蓉醬,牛蒡加工成養生茶飲,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過去論噸賣,現在論克賣。”該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與高校合作研發功能性食品,產品已進入北上廣高端商超,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
以消費需求為導向,蘭陵縣推動農業工業化、產品品牌化。政府設立5000萬元食品產業轉型基金,支持企業開發預制菜、休閑食品、藥食同源產品;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引入智能分選、真空凍干等先進設備;舉辦“蘭陵優品”評選,培育出“墾源”“家瑞”等20余個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縣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達94家,實現產值收入近90億元。
從“流量”到“留量”的融合之道
夜幕降臨,蘭陵縣代村的“印象蘭陵”文旅綜合體燈火通明。游客在蔬菜主題樂園體驗采摘,在非遺工坊制作蘭陵美酒,在沉浸式劇場觀看荀子文化演出……這個投資2億元的項目,將農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開業首月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40%。“這里不只是賣產品,更是賣體驗。”項目運營總監王女生表示。
線上,依托“蘭陵甄選”直播基地,培育200余名本土主播;線下,打造“荀子文化節”“蘭陵菜博會”等IP,推出“蔬菜藝術展”“美食嘉年華”等主題活動,蘭陵實現了用“農文旅+”重構消費空間。消費場景的創新,讓蘭陵從“農產品輸出地”升級為“消費目的地”。
從“物美價廉”到“情感共鳴”的躍遷
“這瓶酒里有荀子的‘勸學’智慧。”在蘭陵美酒廠的文化展廳,游客劉女士被一款“勸學”系列文創酒吸引。企業將荀子名言刻于瓶身,搭配定制書簽,盡管售價高出普通款30%,仍供不應求。酒廠負責人說:“文化賦能讓產品有了靈魂,消費者買的不僅是酒,更是文化認同。”
蘭陵的消費升級,始終貫穿著文化主線。挖掘荀子文化、蘭陵美酒非遺技藝,開發文創產品;將“中國農民畫之鄉”的藝術元素融入包裝設計;建設“蘭陵美食博物館”,用故事化營銷提升品牌溢價。這種“文化+消費”的模式,不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更讓蘭陵制造成為情感消費的載體。
從“區域菜籃子”邁向“全國消費品牌”
調研顯示,蘭陵消費振興的密碼在于“三位一體”協同推進:政府搭建政策舞臺,企業創新供給內容,文化注入價值靈魂。2024年一季度,蘭陵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23%,餐飲企業營業額大幅提升,文旅消費對GDP貢獻率突破15%。
“消費不是終點,而是經濟循環的新起點。”蘭陵縣領導表示,未來將深化“產銷融合”,建設國家級預制菜產業基地,打造魯南商貿物流樞紐,讓蘭陵從“區域菜籃子”邁向“全國消費品牌”。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浪潮中,蘭陵這座千年古縣,正以消費升級為筆,書寫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蘭陵的成功探索證明了通過緊扣消費需求、激活產業潛能、深耕文化沃土,縣域經濟同樣能成為擴大內需的戰略支點。這或許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最具煙火氣的實踐樣本。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