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茶葉品牌升級戰大起底
陽春三月,正是采茶好時節。隨著氣溫回升,紹興各地茶山滿眼蒼翠,一片片嫩綠的芽葉清新明亮。采茶工背著竹簍,在“綠海”穿梭,收獲春天的味道。
紹興茶業,歷史源遠流長,品質實至名歸。茶圣陸羽在《茶經》里寫道:“(茶)浙東以越州上”。茶都,是歷史賦予紹興的盛名。
經過多年發展,這一歷史經典產業依然生生不息。數字為證:目前紹興茶園總面積60.47萬畝,2024年全市茶葉總產量4.5萬噸、總產值41.1億元,茶葉全產業鏈產值超150億元,加工出口茶葉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大佛龍井連續十五年入選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盡管“戰功赫赫”,如何讓紹興茶經濟從“先發優勢”到“持續領鮮”?記者深入茶農茶企、茶葉研究機構和相關部門等調研發現,我市茶產業面臨“產業大而品牌不強”的情況,亟待從品牌溢價等方面發力提升。
01品牌升級建圈強鏈
在茶葉版圖上,紹興歷來以“一縣一品”聞名。新昌大佛龍井、嵊州越鄉龍井、柯橋平水日鑄、上虞翠茗、諸暨西施石筧,紹興有5個區、縣(市)推出了縣級茶葉區域公共品牌。
由于實現了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傳播,這些品牌很快嶄露頭角,也在相當程度上帶動了茶葉銷售。但隨著競爭升級,紹興茶產業面臨新的挑戰。
“品種是多,但出去一推廣,沒什么底氣,因為牌子不夠響亮。”一位有著20多年從業經驗的茶老板說,紹興茶產業“大而不強”的關鍵原因在于:品牌多而不響,市場認知度仍局限于省內,與國內頂尖品牌存在差距。
采摘明前茶越鄉龍井 張亮宗/攝
縱觀國內,品牌整合勢起:湖南提出以“瀟湘”作為全省茶葉統一公共品牌,實現茶葉“母子”品牌聯動;江西“四綠一紅”(四綠:狗牯腦茶、婺源綠茶、廬山云霧茶、浮梁茶,一紅:寧紅茶)以集團軍方式,開拓全國市場……
2022年6月,紹興對外發布市級茶葉區域公共品牌“越茗”,打造紹興茶的統一形象,市、縣、企協同發展的茶葉品牌格局由此形成。
但近三年過去,“越茗”品牌依然不夠響亮,知曉度不高。為改變這一尷尬局面,今年紹興將重點打造“綠+紅”“2+10+N”的茶葉品牌矩陣,推動“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還明確了“一核四組團”的產業發展格局,加速茶葉全產業鏈發展。
“一核”即以新昌縣、嵊州市為核心,打造越州龍井核心區,重點發展以大佛龍井、越鄉龍井兩大龍井茶品牌為代表的名優綠茶;“四組團”即打造四大特色組團,包括越城區抹茶產業組團、柯橋區日鑄茶產業組團、上虞區特色綠茶(上虞翠茗)組團、諸暨市特色綠茶(諸暨石筧)組團,統籌推進綠茶強鏈、紅茶延鏈、抹茶升鏈。
“品牌整合不是簡單的‘1+1’,而是要在‘競合’中推動茶產業茶品牌做大做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02彰顯個性差異發展
品牌有了,該如何塑造?
面對激烈競爭,只有差異化發展,才能站穩腳跟。
以龍井為例,因為多年來強力推廣無性系良種,“龍井43”已經覆蓋全省,成為我省當家品種。加上品種與品名混同,各地龍井的制作方法又大同小異,雖然分為西湖、錢塘、越州三大產區,事實上產品高度雷同,導致省內18個龍井茶區域品牌之間沒有形成差異化發展。
“這會大大制約龍井茶的消費。”新昌縣名茶協會負責人陳霞說,“紹興的大佛龍井、越鄉龍井要在全省其他‘龍井’產地共有的溢價之外,找到越州‘龍井’獨有的價值空間。”其中,通過文化加持,對品牌進行個性定位和核心價值提煉,縮短與消費者的距離,已在付諸行動。
如新昌大佛龍井,對標西湖龍井,主打遠離城市這一生態優勢,“住”綠色屏障,“吃”優良土壤,“吸”生態精華,突出“西湖龍井是城市里的茶,大佛龍井是山里的茶”。文化內涵上則以“江南第一大佛”作為背書,彰顯人生哲學,提煉出“居深山,心自在”的核心價值。
平水日鑄,開了茶葉炒青制法先河,早在唐代就被譽為“珍貴仙茗”,自宋朝以來一直被列為貢品。當地根據這一產品特點,提煉出“千年貢茶”的核心價值,通過體驗來提升品牌溢價。
此外,上虞翠茗、西施石筧等品牌都紛紛從文化、產品、產地等入手,挖掘出自身最具價值、最具個性、最具差異的特點,將自身與其他品牌進行充分區隔。
“通過這一輪品牌升級,許多品牌都有了鮮明的個性特征,實現了與消費市場的對接。”柯橋區平水日鑄茶品牌管理服務中心宣傳主管宋曉說。
03品效合一場景傳播
沒有傳播就沒有品牌的生命。
隨著品牌創建的日趨強化,各地發現,傳統茶葉節會活動盡管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其局限性也顯而易見:這類活動對茶界專業人士影響較大,對外地市場、真正的品牌消費者則難以觸達。
事實上,隨著消費市場迭代升級,年輕一代成為茶產品消費的生力軍。在新消費趨勢的沖擊下,各地通過在茶葉產品生產、銷售、營銷等環節的“年輕化”嘗試,實現了品牌建設與效果轉化的創新傳播。
比如服務體驗創新。以茶促旅、以旅帶茶,今年,新昌為來新入住游客準備了一份特別的“茶禮”——“新富”茶萃禮,大佛龍井、天姥紅、天姥云霧等鮮葉,通過設計、包裝,投放至酒店。當地還整合300余處景觀資源,推出“茶鄉六韻”春季旅游產品體系,其中“空中看茶鄉”低空旅游項目深受歡迎。
在新昌大佛寺景區內舉辦宋韻茶藝研學活動 何雯/攝
比如營銷模式創新。“我們開通了抖音直播,從茶葉的采摘到生產制作過程全曝光,消費者能夠更加放心地喝平水日鑄茶。”紹興玉龍茶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梁紅萍對直播賣茶的效果贊不絕口。
再比如產品創新。與古茗合作推出“西施美人奶茶”,是諸暨快速布局西施石筧新茶飲賽道的有益嘗試。“我們將與古茗等新式茶飲品牌進行深層次對接合作,不斷完善西施石筧作為輕乳茶原料的培育、炒制技術。”諸暨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品牌建設撬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紹興的茶,不只是一片樹葉、一種味道,更是時代的滋味、無盡的希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