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小米靠科技與品牌“出圈”
小雜糧,大產業。伊川縣以50萬畝富硒土壤為天然稟賦,通過規劃先行、基建筑基、品牌鑄魂、科技賦能四大工程,構建起富硒功能農業全產業鏈體系,探索出一條“政府搭臺、產業唱戲、農民受益”的特色振興之路,力爭今年建成全國富硒功能農業示范區。
17日至18日,第四屆伊川縣谷子產業創新發展暨小米品鑒大會將再次召開,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領導,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中國作物協會粟類作物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小米主產區的科技工作者、龍頭企業代表將再次匯聚,共商中國小米發展路徑,探討“伊川樣本”。
谷子,古為粟,籽實去殼后稱為小米,是中國北方傳統的糧食作物。在偃師二里頭遺址里,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碳化谷物顆粒。作為中國特色物種,小米滋養華夏文明幾千年。
數千年光陰流轉,谷子漸漸從大宗作物變成了小宗作物,卻依然在田間地頭靜靜守望。
古老的谷子如何“重生”?
伊河河畔的伊川縣,圍繞富硒功能農業將谷子定為特色主導產業,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片區組團集中連片發展伊川小米,圍繞育種、栽培、加工等環節開展體系化、系統化的工作,科技創新和品牌推廣加持,串起生態、經濟、文化、品牌價值鏈,讓伊川小米頻頻破圈,火爆出圈。
資源優勢 伊川小米富硒米
伊川,一分是山,二分是川,七分是嶺。
谷子耐寒、耐旱、怕澇,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質地松軟的肥沃壤土或中壤紅土。
伊川地勢東西兩邊高,中間低,坡嶺逐漸向河川傾斜,土壤類型以褐土和紅黏土為主,形成了伊川小米生長的獨特土壤環境。
伊川小米好吃。《呂氏春秋·本味篇》里,廚圣伊尹對伊川小米作出了八字評價:“飯之美者,玄山之禾。”“玄山之禾”指的正是伊川地區所種植的小米,廚圣將伊川小米譽為最好吃的飯。
伊川小米好看。米粒飽滿,色澤金黃,表面有光澤,手感光滑沉實,米粒不開不裂有糯性。
消費者都知道伊川小米好,也樂于買回家下鍋。可是,伊川小米究竟為什么好,好在哪里,很多消費者都說不出來。
2018年,河南地質部門勘察發現,伊洛河流域局部地區是河南省為數不多的富硒地區之一,并精準地圈出了以伊川為核心的富硒土壤富集帶,面積達50多萬畝。
原來,伊川小米是富硒的。
硒是什么?硒是減少各種慢性病的重要元素,被尊稱為“生命的火種”,被WHO和國際營養組織確認為人和動物體內目前已知的14種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依托資源優勢,伊川縣獨辟“硒”徑,打造獨一無二的伊川小米。
依托省級谷子現代農業產業園,伊川建成了河南省富硒農產品質量檢驗監督中心,也是河南唯一的專業富硒農產品檢驗機構。
如今,伊川是唯一既富硒又能規模性種植谷子的區域,也是全國春谷小米上市最早的區域。
伊河川,紅土坡,長出的金米硒多多。
科技之路 伊川小米品質高
科技賦能,特色產業才能有質效。
伊川縣發展小米的目標是:以優質富硒小米為主方向,打造中國富硒小米產業第一縣、中國富硒小米第一品牌。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
伊川聘請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刁現民等專家擔任產業發展顧問。
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將伊川縣確定為“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谷子新品種展示基地”,選擇全國幾十個谷子優良品種,在伊川縣呂店鎮示范基地進行種植,選育最適合伊川土壤的更優質的谷子品種。
“從每年引進的品種中不斷篩選淘汰,選育出了更適宜的品種。”洛陽金粟米業負責人申少波說,農戶有了“種子超市”,谷田也吃上了“自助餐”。
如今,在金粟米業、三康米業等大型的種植基地,智慧化農業云平臺,讓農民通過遠程操控管理系統,實現了智能檢測指標、自動控制灌溉施肥;智慧氣象站、病蟲害集采分析站,建在了谷子示范方里邊,農業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
伊川小米的加工企業,更是配備了谷子質量溯源系統。消費者掃碼就能看到這袋小米的“前世今生”——哪塊地種的、用的什么種子、何時收割、哪個企業加工。
科技賦能,刁現民等一批科技專家將科技論文寫在了伊川這片土地上,把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到了農業生產實踐中。
202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高產優質谷子新品種“中谷25”在伊川縣高產千畝示范方進行實收測產,平均畝穗數64115穗,實測畝產達625.92公斤,打破2014年以來“濟谷18”創下的主要包括我國華北地區的夏谷區谷子畝產高產紀錄,為我國糧食單產提升和谷子產業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從“看天吃飯”到“科技種田”,實現高產值、高品質,伊川丘陵旱地間,一條涵蓋育種、種植、加工、品牌的伊川小米產業鏈已然成型。
品牌之路 伊川小米“出圈”出彩
價值鏈的提升,來自品牌的打造。
2020年,“伊川小米”區域公用品牌對外發布。
建立小米博物館,追本“粟”源,賡續農耕文明。
“伊川小米”通過了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先后入選“全國土特產推介目錄”和“河南省好糧油名錄”。
伊川小米榮獲中國農博會金獎、農洽會金獎、中國品牌農業神農獎、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年度市場競爭力品牌等。
加之伊川小米品牌發布會、全國小米品鑒大會、谷子創業創新發展大會相繼舉辦,伊川小米品牌熱度不減。
在品牌的助推下,伊川20萬畝“伊川小米”,遠銷山西、陜西、山東等地,走進北上廣深。
通過品牌規范化管理,主動掌握市場話語權,顯著提升市場溢價能力,擦亮了“伊川小米”金字招牌。
伊川谷子收購價連續5年上漲超過10%,小米銷售價每年上漲超過20%,最高價格賣到了50元一斤。
如今的伊川縣小米:品種優選化、種植標準化、品牌統一化、發展融合化。
伊川小米,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米”。
2023年是聯合國大會第75屆會議確定的“國際小米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稱“谷子為自我修復和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伊川小米大有可為!
谷子向陽而生。中國富硒小米產業第一縣、中國富硒小米第一品牌,未來可期!
記者手記
偃師二里頭遺址里碳化的谷粒與今天創下畝產紀錄的“中谷25”品種,為大家呈現了一個關于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的精彩故事。
在伊川縣農產品展銷中心,標價50元一斤的精品小米禮盒竟供不應求。工作人員解釋,這些富硒小米主要銷往一線城市的高端市場,消費者掃碼就能看到每袋小米的“前世今生”——哪塊地種的、用的什么種子、何時收割、哪個企業加工。“廚圣點贊的千年名粟”品牌故事與確鑿的硒含量檢測報告,再加上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的背書,形成了絕佳的市場認可度組合。這讓我想起了刁現民的話:“農業品牌化不是簡單貼標簽,而是從土壤到餐桌的全鏈條價值重塑。”“中國碗多裝優質國產谷,既需要尊重傳統智慧,更要擁抱科技創新。”
伊川小米的“出圈”證明,即便是最傳統的農作物,只要找準特色、夯實科技基礎、做響品牌,也能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迎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