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潤茶鄉護瑰寶 多元共治促振興
福建省南平市是全國著名茶葉產區,在這片“綠葉生金”的土地上,福建南平法院近3年來審結涉茶知識產權案件160起,判賠金額超900萬元,以司法之力守護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筑牢品牌防線
茶產業繁榮背后是一場看不見的知識產權保衛戰。在利益的誘惑下,“傍名牌”“搭便車”的侵權行為時有發生,擾亂了茶葉市場交易秩序。
2022年,江某仿制“瑞泉”“溪谷留香”等品牌包裝材料,大量生產假冒茶葉,銷售額高達63萬余元。福建省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南平中院)判處江某有期徒刑三年七個月、罰金94萬元。該案入選公安部“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支持全面創新十起典型案例”。
在民事領域,“正山堂”商標侵權案具有標桿意義。葉某定制百套仿冒“正山堂”茶禮,法院認定葉某攀附知名商標意思明顯,即便作為禮品流通,侵權產品仍有可能進入二級市場流通,造成相關公眾混淆,遂最終判決葉某賠償11萬元,并公開道歉。該案例入選2023年度福建法院知識產權保護十大案例。
如何加強涉茶知識產權保護,助力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南平中院民三庭庭長陳君精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南平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積極探索出實招:首先,織密法治保障網絡,南平中院制定印發《南平法院服務保障“三茶”融合發展十二條舉措》,武夷山市人民法院(下稱武夷山法院)在茶產業重鎮天心村設置“三茶法治驛站”,打通涉“三茶”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其次,深化類案共性回溯,通過類案回溯尋求共性,找準促成調解、和解突破口,形成同質化案件快速調撤機制;再次,深化調研司法賦能,武夷山法院梳理地理標志保護環節問題,形成省重點課題報告《新時代背景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踐研究》。
“不僅如此,南平中院還通過創新‘問題導向—精準建議—跟蹤問效’工作機制,以司法建議‘小切口’推動社會治理‘大變革’;針對茶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薄弱環節,聯合檢察機關發出司法檢察建議,規范商標印制,引導茶企提升品牌產權保護意識。”陳君精介紹。
守護傳統文化
南平擁有豐富的與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傳統制茶技藝、建盞燒制技藝等。這些非遺技藝是南平茶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建盞制作技藝師邱師傅創燒的《茶盞(順勢)》系列作品,斬獲多項大獎。邱師傅偶然發現其作品遭到他人擅自仿制,并濫用“順勢燒”等宣傳語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銷售。面對侵權,邱師傅果斷拿起了法律武器。
作為南平市首起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件,南平中院深入建陽建盞協會,傾聽行業專家見解;多次召開專業法官會議研討,最終認定傳統工技的創新表達具有“獨創性”,側燒技藝形成的釉面紋理具備美術作品的審美意義及藝術創作高度,構成美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該案成為福建省非遺保護標桿。
該案宣判后,福建省政協委員鄧長昌表示:“判決不止于保護了一只茶盞,更守護了匠人數十年的心血結晶,守住了這一非遺技藝的千年傳承。”
隨著“三茶”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茶文化旅游成為南平亮眼的一大特色產業。南平中院精準把握發展趨勢,加強對文旅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助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
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印象大紅袍)打造的“印象大紅袍”實景演出項目躋身全國前列,成為武夷山乃至福建的標志性旅游名片,屢獲榮譽。井某公司未經授權在酒瓶包裝、產品宣傳等處使用“印象大紅袍”商標引發糾紛。
南平中院一審、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均認為,“印象大紅袍”商標因實景演出的廣泛傳播、高市場份額及長期深度宣傳,可以認定為馳名商標。井某公司實施的被訴行為容易誤導公眾,使相關公眾誤認為商品來源于印象大紅袍,該行為構成商標侵權,遂支持了印象大紅袍提出的跨類別保護的訴請。
對此,印象大紅袍相關負責人坦言:“這次判決讓我們確實感受到司法對企業商標權益的守護。不僅嚴厲懲治了侵權行為,更讓我們對持續深耕茶文旅品牌充滿信心!”
強化協同保護
近年來,南平法院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職能,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協同格局,為“三茶”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障。
縱向聯動,織密跨區域協作保護網絡。南平中院積極溝通協調設立福州知識產權法庭南平巡回審判點,深化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六地法院知識產權司法協作機制;與“閩浙贛皖”四省共同簽署《四省邊際城市知識產權跨區域行政司法協同保護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執法互助。
橫向協同,構建跨部門聯動保護新格局。南平中院、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下稱延平法院)、武夷山法院分別與當地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簽署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框架協議,協同推進南平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創建工作,推動市域范圍內形成“同保護”工作格局。
多元共治,打造糾紛化解新機制。南平中院指導設立“南平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一體化運作模式,推動涉茶知識產權糾紛訴前化解。同時延平法院、武夷山法院聯動當地部門成立知識產權調解委員會,實現區域知識產權調解組織覆蓋。
“司法保護要像武夷山泉浸潤茶園一般細致入微。2025年南平中院將緊扣閩北特色產業發展需求,一方面,深入開展閩北特色產業知識產權保護需求調研,精準對接茶產業等發展需求,深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建設,聚焦茶產業知識產權痛點,完善司法保護機制;另一方面,強化協同聯動與多元解紛模式,構建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格局,為閩北特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司法動能。”南平中院副院長王建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