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多元產業花開滿徑
2025年是紅軍長征過涼山90周年。1950年涼山解放,涼山各族兒女從站起來,到火熱推進建設美麗家園的歷史變遷,再到脫貧奔康和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涼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在西南大地的錦繡版圖上,涼山,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蓬勃希望的土地,正演繹著一場震撼人心的發展之變。從往昔單純倚重農耕的歲月,到如今產業多元綻放的盛景,涼山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昂首進發。
現代農業:科技賦能田園煥新
世居于涼山的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時光里,與這片土地建立起了深厚的羈絆。往昔,傳統農耕是涼山經濟的中流砥柱,涼山各族兒女憑借勤勞的雙手,在山間開辟出層層梯田,播撒下生活的希望。畜牧養殖也相伴而生,牛羊在廣袤的草場上悠然吃草,為家庭帶來重要的經濟收入。
但受限于地理環境與落后的生產方式,曾經的涼山發展之路布滿荊棘。大山阻隔了外界的信息與資源,簡陋的農具、靠天吃飯的無奈,使得農業產量長期在低位徘徊。然而,涼山人民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尋。同時,涼山獨特的民族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孕育生長,成為這片土地最璀璨的精神財富,為后續的農林牧漁文旅產業發展埋下了伏筆。
踏入新時代,涼山農業開啟了轉型升級的新征程,現代農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涌現。截至目前,省、州、縣三級現代農業園區已達242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達16個,數量位居全省榜首,五星級園區達3個。2024年,新創建省、州級現代農(林)業園區26個。
過去,涼山農業廣種薄收、靠天吃飯。如今,德昌縣超級稻單季畝產高達1251.5公斤,刷新了世界雜交水稻單產最高紀錄,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超級稻的領先地位,而且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應有貢獻。
2024年,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記錄了涼山農業的“厚度”與“高度”:會東縣姜州鎮大屯村高產示范田實地測產驗收,平均畝產665.27公斤,創下西南旱地小麥單產新紀錄;會理市城北街道大營村“麗薯6號”高產示范田實地測產驗收,平均畝產5927公斤,刷新全省馬鈴薯高產紀錄。
涼山全力做好“特色農業”大文章,加快構建糧油、生豬、草食畜、水果、烤煙、蔬菜6個“百億級”和林果、蠶桑、馬鈴薯、花椒、家禽、種業、中藥材、花卉8個“十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支撐“天府糧倉”涼山片區、“天府森林四庫”建設,林草綜合產值達201億元。全州已累計創建“兩品一標”農產品130余個,培育縣域公共品牌16個。
廣袤的涼山鄉村,正在開啟新的希望。截至2024年底,涼山已建成185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年底前還將建成170個。
昔日的單季稻耕作區已變成“稻—菜—果”輪作的生態農場,萬畝良田與綠色能源交相輝映,傳統與現代在涼山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曲。涼山正全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農業從“大”向“強”華麗轉身。
2024年,涼山統籌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進“三大強州戰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4.9億元;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2.4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1.4億元,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5.9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5.5億元,增速等多項指標繼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
工業崛起:產業升級動能澎湃
涼山的工業發展同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近年來,涼山大力實施清潔能源、戰略資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數字智能“五大產業鏈突破提升行動”。
2024年,雪花啤酒涼山公司遷建年產40萬千升啤酒項目、會理市2#地塊330MW光伏發電等23個項目順利竣工;西昌華騰新材料宇航級鈦合金及衍生產品、四川普岡儲能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500萬平方米化成箔等44個項目成功開工建設。
西昌釩鈦產業園區成績斐然,其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據重要地位,覆蓋汽車用鋼、家電用鋼占全國的70%。園區內,先進的冶煉與加工技術不斷革新,生產流程實現智能化、綠色化。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攻克多項技術難題,產品質量與性能持續提升,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原材料保障。
在清潔能源領域,涼山風電光伏成就矚目。涼山是國家清潔能源黃金組合區域,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9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涼山憑借豐富的風能與太陽能資源,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產業。在涼山,許多風電項目已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一座座白色的風車在山間錯落林立,源源不斷地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光伏電站也在多地布局,大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為地區電力供應與能源結構優化貢獻力量,推動涼山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大步邁進。
依托大型企業,涼山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冕寧稀土經濟開發區等園區積極建設省級重點產業創新中心。目前,已推動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1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5個。這些創新平臺的搭建,為涼山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創新動力,推動產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卓遠半導體、環聯巨能釩液流電池、太陽集團光伏切片、中源鈦業熔煉鈦、四川喆航飛機制造、深圳魔方衛星基地、世紀瓏騰涼山大數據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優質項目陸續落地實施,為涼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強勁動能。
文旅出圈:多彩文化魅力綻放
涼山,擁有絢麗多彩的文旅資源,A級旅游景區星羅棋布,民族文化獨具風情。在這里,古老與現代完美交融,吸引著無數游客紛至沓來,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創業機會。
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游客領略到涼山的獨特魅力,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許多村民通過參與旅游服務、開辦農家樂、銷售農產品等方式實現了增收致富。
4月7日,據涼山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2025年清明假期,涼山州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66.8萬人次。假日期間,文旅活動激發消費活力,2025年“萬人游西昌”系列活動舉行,800余名游客乘坐旅游專列,沉浸式感受西昌春景;木里藏族自治縣東朗鄉第八屆“貢巴拉美朵”文化旅游節開幕,古寨觀光活動、鍋莊晚會等向游客全面呈現木里的自然美景和厚重文化;喜德縣為游客提供采茶、繪彝族漆器、泡溫泉等假日體驗,不斷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目前,涼山共有A級旅游景區76個,旅游景區數量不斷增加,類型更加多元,市場規模增長,成為全州旅游發展的“基本盤”。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州酒店民宿超4800家、床位超18萬張。
“走,去涼山賞藍花楹的浪漫、登高觀索瑪花云海、品當地一月一水果、尋夏季清涼之地,曬冬日暖陽……”如今的涼山,成了游客的浪漫休假之選,帶動了商超、酒店、餐飲、文旅等實體商家的人氣,形成了消費新浪潮。
2024年,涼山精心舉辦“五彩涼山·夏季清涼”“冬季暖陽·涼山不涼”系列文旅活動,共接待游客6208.3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1.75億元。
投資未來:項目驅動未來可期
2024年,一系列重大項目在涼山落地生根。總投資350億元的鹽源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成功納入全省“綠電+算力”融合發展示范項目,推動瓏騰涼山AI數據中心納入國家“算電融合”試點示范項目,率先在涼山探索實施“新能源直供+大電網兜底”的算力電價支持政策,加快資源能源高效轉化落地實施,有望推動涼山實現從“電力生產大州”向“算力輸出強州”的歷史性跨越。
2024年,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取得歷史性的6個第一:省政府確權涼山州新能源項目40個、850萬千瓦,全省第一;已建成新能源裝機1036萬千瓦、全省第一;在建新能源裝機509萬千瓦、全省第一;全年清潔能源總發電量2900億度、全省第一;攀西特高壓等9個總投資超200億的重點電網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全省第一;10個欠發達縣2324萬千瓦項目納入全省《專項方案》、全省第一……
一批支撐性、引領性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實施:埃普諾30萬噸硅碳負極材料項目、華潤三九中藥綠色智能制造生產基地、華騰新材料宇航級鈦合金及衍生產品、創潤高純鈦、好醫生智能化工廠建設、油橄欖加工基地等項目的實施,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力支撐。
基礎設施項目補短提質,涼山州正式邁入“動車時代”:新成昆鐵路開通運營,西昌至成都車程由原來的11小時縮短為3個小時左右,極大改善群眾的出行條件。2024年,新成昆鐵路涼山段旅客到發量完成1689.39萬人次,西昌西站全年旅客到發量完成1070.1萬人次。樂山至西昌高速美姑至昭覺段、宜賓至攀枝花高速寧南縣城至石梨段等路段建成通車,新增昭覺、美姑、寧南、金陽4個縣通高速公路,全州通高速公路縣(市)達到9個。
2025年,涼山納入省重點項目21個,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計劃總投資1185.36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59.14億元;申請列入省加快前期重點項目62個,匡算總投資1127.9億元……這些重大項目,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將持續為涼山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照亮涼山未來的發展之路。
政策東風,強勁助力。當下,涼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作為國家戰略腹地建設、關鍵產業備份等政策的重要承載地,涼山在新興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將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與政策支持。同時,在新興產業方面,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清潔能源等產業將得到重點扶持,為涼山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
從農耕歲月的辛勤耕耘,到如今多元產業的蓬勃發展,再到對充滿希望的未來的展望,涼山正以堅定的步伐,在政策的有力扶持與重大項目的驅動下,在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記者?張崇寧)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