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蘋果:“品牌+技術”讓傳統林果業重煥生機
掛滿枝頭的蘋果。
順平的蘋果熟了,漫山遍野飄著果香;山里的果農笑了,豐收的喜悅爬上眉梢。
9月4日中午,站在河北省順平縣大悲村附近的山頭上,看著掛滿枝頭的蘋果,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的工作人員王波臉上寫滿了幸福。
“2018年,我們生產的‘保定蘋果’被命名為區域公用品牌。”王波介紹說,“保定蘋果”栽培歷史悠久,目前栽植面積18.6萬畝,年產量19.5萬噸。
憑借獨特的區位、自然環境優勢,別具風味的“保定蘋果”曾連續8年成為國宴佳品。
保定蘋果。
生產遇難題 專家來幫助
20世紀80年代,河北農業大學走出一條享譽全國的“太行山道路”。
孫建設是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原農業部水果專家工作指導組蘋果專家,也是“太行山道路”首批實踐者中的一員。1982年大學畢業后,他一邊從事教學,一邊致力于山區開發。
2001年,“保定蘋果”種植面積增加,但果農綜合收益卻不增反降。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孫建設來到順平縣,依托學校支持,與當地合作,創建“第壹驛站”。在驛站帶動下,保定發展蘋果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第壹驛站。
“21世紀是農業4.0的時代,提倡以‘土壤改良’‘零農殘’等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應用系統為技術手段,農業作業更生態化、智能化、都市化、自由化。”孫建設說,“保定蘋果”以現代蘋果技術為支撐,以品牌化為抓手,“品牌+技術”的力量助力“保定蘋果”產業走出一條品牌引領、綠色生態、科技支撐的發展道路。
推廣新技術 提升優質率
“保定蘋果”的優良品質既得益于保定市特有的地理環境和生長條件,也得益于特質性砧木的選育與現代化栽培技術的應用。
“為了提高林果產業效益,我們對果樹的種植模式進行了提升,而且在果園里每隔一段都安裝一個檢測器,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土壤、水分等所需營養數值。”王波說,近年來,園區依靠孫建設的團隊,采用滴灌系統,及時為果樹補充養分,科學制定病蟲害管理方法,果實農殘達到歐洲標準。
太行山上的蘋果園。
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使“保定蘋果”產業向高端水平發展。目前,順平縣“保定蘋果”優質果率達到90%以上,高檔精品果率達到35%以上,成為當地林果種植業的“綠色名片”。
打造新業態 帶來新希望
“實施品牌戰略,融入萬物互聯時代,是助力‘保定蘋果’產業升級,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的重大選擇,也是我們助推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一大創舉。”王波說。
在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的果林里,到處是一片忙碌采摘的景象。“這個品種熟得早,你看那邊的蘋果,現在就還不能摘。”工作人員惠女士指著遠處的還沒有摘袋的蘋果告訴記者,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在這里干活兒,一天能掙百八十塊錢。
據了解,該園區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機制,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校為技術引領,以企業運營為基礎,三產融合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區。
準備采摘蘋果的工作人員。
“隨著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不斷對運營模式進行探索和完善,帶動周邊村落1324人脫貧致富。”王波介紹說,下一步,園區將打造集生態休閑、民俗體驗、避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全面展示果園體驗式休閑等新型農旅模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為實現“生態脫貧、興果富農”,保定市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果品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規劃,果品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品質量逐步提升。目前,保定市已構建“保定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管理機制和發展機制,建立起集產品戰略、產業戰略和區域經濟戰略“三位一體”的品牌建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