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堅持“紅綠”融合 塑造品牌名片 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浙江省麗水市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個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近年來,麗水提振“秀山麗水圖自強”精氣神,堅持紅綠融合,塑造品牌名片,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發展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圖為麗水城區夜景。新華網發 程昌福攝
傳承紅色基因 保護綠色根脈
麗水有“五張金質名片”,其中一張是“生態屏障”。麗水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素有“中國生態第一市”的美譽,山是江浙之巔,水是六江之源,森林覆蓋率達到81.7%,空氣質量常年居全國前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已連續15年居全省第一,先后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范區、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入選首批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另一張是“紅色熱土”。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輩先烈曾在這里頑強奮斗,形成了“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目前,全市有革命遺址429處,5個縣入選全國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均位居全省第一。
麗水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指出,浙西南革命精神最深刻的內核是“忠誠使命”,最突出的特質是“求是挺進”,最重要的指引是“植根人民”。三者之間內在聯系,相互貫通、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構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缺一不可的整體。
近年來,麗水堅持以“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以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為“麗水之干”注魂、賦能、立根,在全國率先召開“兩山”發展大會,首次提出高質量綠色發展目標,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打開“兩山”轉換通道,實現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全省“十五連冠”、農民收入增幅全省“十連冠”, 開創了“兩山”實踐創新新篇章。
圖為慶元縣鉛筆在生產過程中。新華網發 慶元縣委辦供圖
慶元縣森林覆蓋率達86%,2004年被評為“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香菇城”“香菇開史的地方”。與香菇同樣馳名的,是慶元鉛筆。截止到2019年,慶元鉛筆生產企業發展到35家、配套企業10家、形成了成品制筆、設備制造、軟化板、筆芯電子商務、物流運輸等較為完整的鉛筆產業集群鏈,2019年慶元鉛筆行業總產值實現16.8億元(含產業鏈企業),實現鉛筆總產量達71.2余億支,總產量和出口量始終均占全國總量的25%以上。
“不產生一滴受污染的水,不生產一根油漆質量不合格的鉛筆”,一直是慶元鉛筆行業保護生態、服務消費者的初心。
2000年后,慶元鉛筆企業開始利用新疆、安徽等地再生能力更強的楊木替代慶元本地的椴木生產鉛筆板。在解決生態原材料的同時,也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
長期堅守綠色發展,慶元于2010年獲批“中國鉛筆生產基地”,2017年,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出口鉛筆質量安全示范區也落地慶元。
圖為遂昌縣王村口鎮村貌。新華網發 麗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紅色旅游融入綠色生態 激發綠色潛能
2019年,麗水在全國率先提出“紅綠”融合發展理念,相繼編制完成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浙西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旅游發展行動計劃》《麗水市紅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
以規劃為引領,麗水推動和促進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經典文創、鄉村民俗等產業融合發展,全市共謀劃千萬投資以上紅色旅游項目21個,總投資11.2億元,謀劃推出10條紅色之旅精品線路。
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激勵下,高質量綠色發展潛能被激活。
遂昌縣王村口鎮,1935年劉英、粟裕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以這里為領導中心創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據地。近年來,該鎮以省級旅游風情小鎮創建為契機,大膽改革、創新實踐,通過設計“重走紅軍路”等實踐體驗課程,營造了“沉浸式”的紅色教學氛圍。截至2019年底,接待省內外各類培訓班463個3.19萬余人次,直接經濟收入近千萬元。2019年前10個月,王村口鎮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超過了13%。
圖為龍泉市養蜂人。新華網發 程昌福攝
紅色文化吸引的游客也帶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在景寧畬族自治縣家地鄉坪坑村,全村養殖中蜂300余箱,每箱每年可產蜜8-10斤,每斤價格賣到了120元,還有高山蔬菜、野菜等都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餑餑”,又為村民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重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吃一餐紅軍飯、聽一堂革命歷史課……觸摸歷史脈搏,追憶烽火歲月,“紅色之旅”正在麗水遍地開花。
圖為成群白鷺飛過麗水城區。新華網發 程昌福攝
綠色發展注入紅色內核 不負民生期盼
麗水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指出,高質量綠色發展,目的是以“綠起來”首先帶動“富起來”進而加快實現“強起來”。為此,麗水提出,要實現“兩個較快增長”,即GDP(地區生產總值)和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規模總量協同較快增長,GDP和GEP之間轉化效率實現較快增長。
麗水市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協作,建立了動態監測、量化分析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作為地方生態建設的重要衡量指標。
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指標;GEP是指一個地區生態系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和,包括提供的物質產品以及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及其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的綜合性指標。
2019年1月,國家長江辦正式批準麗水作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試點市。當年10月舉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際大會暨生態學閉門峰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麗水生態產品總值(GEP)數據為5024.47億元,增長5.12%,實現了GDP和GEP規模總量協同較快增長。
圖為麗水首筆掛鉤GEP的生態增值付費兌現現場。新華網發 景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GEP就是真金白銀,景寧縣出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年度GEP增量明顯的鄉鎮予以付費。2019年12月,景寧縣大均鄉,麗水首筆掛鉤GEP的生態增值付費兌現,按照大均鄉GEP增量的2%付給大均鄉188萬元。
美好生態成為“經濟要素”,是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重要方向。麗水加速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讓生態產品在各個領域兌換出市場價值。
麗水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饒鴻來說,麗水正努力讓GEP更多更直接地轉化為GDP,充分釋放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做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者、生態價值標準的制定者、生態價值體系的評估者,走出具有麗水特色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圖為龍泉市寶溪鄉“鄉村春晚大集”。新華網發 蘭雷偉攝
麗水大地講述中國新故事 品牌名片傳遞發展趨勢
從1981年春節,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舉辦第一臺春節聯歡晚會起步,到如今,麗水鄉村春晚品牌,已經成為“國家公共文化示范項目”,并于2019年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名單”,初步形成了“事業牽引、產業推動、特色提升”的發展思路,以及“千臺陣容、百臺特色、十臺樣本、一臺引領”的品牌戰略,成為麗水向全國遞出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截至目前,麗水市已創成6個鄉村春晚示范縣、100臺具有產業特性的鄉村春晚,每年11000多個農民自創節目,形成10多億元的“春晚紅利”。
圖為攝影師航拍鏡頭下的雨后麗水鄉村。新華網發 程昌福攝
因為一張張定格麗水故事的攝影作品,麗水搖身一變成為聞名中外的攝影名城。30多年間,攝影人的足跡踏遍云和梯田、縉云仙都、慶元廊橋……麗水風光講述麗水故事的同時,也成為綠色發展的麗水品牌。
從第一屆攝影節開始,15年來,麗水舉辦了八屆攝影節,建設3個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22個市級攝影創作基地。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麗水深化實施“文化強市”發展戰略,把攝影產業作為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文化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將麗水攝影文化與旅游產業“聯姻”,迸發出強大的品牌效應、發展效應、經濟效應,有力地推動了文旅融合發展。
圖為麗水山耕品牌管理系統。新華網發
在云和縣,張建芬種植了200畝蔬菜基地,她說,被賦予生態屬性的“麗水山耕”品牌有效擴大了農產品銷路,粗略統計,2019年1至11月,她賣出了100多萬元的高山生態農產品。
麗水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基地直供、檢測準入、全程追溯等標準建設,麗水農業公用品牌“麗水山耕”已經建立合作基地1122個,會員企業863家,培育品牌背書農產品1000余個,形成了菌、茶、果、蔬、藥、畜牧、油茶、筍竹和漁業等九大主導產業。目前,“麗水山耕”的品牌估值達26.6億元,躍居“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排行榜首位。
圖為松陽縣松蔭溪。新華網發 雷寧攝
始終堅持紅綠融合理念 持續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
麗水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指出,麗水要做好“深化”“結合”“轉化”三篇文章,加快“紅綠”融合發展,構建紅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努力打造全國“紅綠”融合發展的獨特品牌。
在松陽縣安民鄉,“紅+綠+古”融合發展激活新動能;在景寧縣大張坑,奏響“紅+綠+畬”鄉村振興交響曲;在遂昌縣大柘鎮,“紅+綠+體育” 串起村民致富路;再從蓮都到龍泉,從縉云到云和,從青田到慶元,在麗水大地上,“紅+綠+本地特色”帶動全域經濟走上又好又快發展的道路。
2020年麗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麗水市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力爭增長7.5%以上,加快推進GDP和GEP實現“兩個較快增長”;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到2%;城鄉居民收入、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民收入增幅繼續保持全省前列、力爭第一;投資總量較快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等指標完成省定任務,資源效率、環境效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穩步提高。確定以上目標,充分研究考慮了外部宏觀環境和自身現實條件,既堅持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又努力追求必要適度的增長速度,確保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效果,做到質量效益和規模速度統籌兼顧。
2020年麗水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麗水將于非常之時、擔非常之責、下非常之功,以持續用好跨山統籌、創新引領、問海借力三把“金鑰匙”奮力爭當高質量綠色發展“挺進師”,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聚焦發力點、培育增長點,把“兩手硬、兩戰贏”落到實處。重點做好高質量構建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高品質打造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協同推進美麗麗水建設等工作。
同時,麗水將重點抓好幾項工作:“護綠固本”,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治理。“點綠成金”,完善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體系。 “革綠出新”,健全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
麗水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指出,麗水將致力于把麗水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真正走出一條具有麗水特色的“兩山”轉化新通道,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更多麗水智慧、麗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