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推進“五個一體化”加快融入省會經濟圈
“我們與濟南的直線距離只有百十公里,又是蔬菜大市,得讓濟南和省會經濟圈城市的市民,吃上我們最新鮮的瓜果蔬菜。”近日,聊城市鮮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譚學賓組建了一個十幾人的銷售團隊,與濟南超意興餐飲公司、家家悅集團、孟鑫連鎖超市等多家大型餐飲公司、商超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把聊城蔬菜端上了濟南人的餐桌。
“每天發菜量從兩萬斤到五萬斤不等,除了基地自己種植的瓜果蔬菜外,多數是本地自采。”為了保證蔬菜品質,譚學賓每次都會對蔬菜進行質量檢驗。譚學賓的團隊也獲得了“聊·勝一籌!”區域公共品牌的授權,承擔了“聊·勝一籌!”所有品類在濟南的銷售。“我們將在濟南建立配送中心,為一些大型企業、學校、餐飲企業等提供菜品的配送服務。”譚學賓說。
聊城與濟南地理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融、經濟相通。多年來,兩地在產業配套、農產品供應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礎。去年,聊城蔬菜產值突破200億元,瓜菜菌總產量保持全省第一。借助農業融入省會經濟圈,聊城將加強和濟南特色農產品生產合作對接,把聊城建設為濟南乃至省會經濟圈的“糧袋子”“菜籃子”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6月11日,濟南云菜園相關負責人受邀來聊城考察“聊·勝一籌!”品牌授權企業及優質農產品。陽谷縣張秋鎮晟寶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出產的“韭陽”牌韭菜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綠色無公害韭菜種植技術得到認可,云菜園當場與合作社達成韭菜批量采購協議。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聊城市組織“聊·勝一籌!”品牌的農產品抱團闖濟南市場。去年年底,聊城在濟南舉行“聊·勝一籌!”農產品年貨大集,東阿黃河鯉魚、立信牛肉等特色農產品被一搶而空。為打響“莘縣蔬菜”品牌,莘州產業園運管集團與濟南匡山集團、濟南綠卓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匡山農貿市場內的“莘縣蔬菜”綜合展廳開門營業,每年可分銷蔬菜約100萬噸,預計年交易額20億元,年收益2000萬元。
7月2日,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部署會上,聊城市確定了“加快融入省會經濟圈、推進濟聊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通過融理念、融產業、融交通、融環境,努力構建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把聊城打造成為濟南的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基地、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和休閑度假后花園,實現省會經濟圈城市聯動發展。重點推進“五個一體化”,即規劃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和生態保護一體化。
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交通更要先行。6月18日,鄭濟高鐵山東段勞動競賽誓師大會在濟南、聊城兩個會場同時舉行。“干了十幾年工程,第一次來聊城就感受到審批服務的高效率,也體會到聊城要發展的急迫感。”中建股份鄭濟鐵路山東段工程項目經理部副經理蔣宏林說。鄭濟高鐵聊城段臨時用地需要辦理涉水涉路施工許可,聊城市交通運輸局、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通綠色通道,組成服務專班,僅用兩個多月就辦理了施工許可證,縮短了一半時間。
鄭濟高鐵通車后,聊城到濟南僅需半小時,正在推進的京雄商高鐵也將從聊城穿過。記者從聊城市發改委獲悉,聊泰鐵路也被列入2020年省重大準備項目名單,近期聊泰鐵路黃河公鐵橋項目施工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在推動融入省會經濟圈上,聊城有充分的優勢條件。聊城處于濟南產業帶向西延伸的中軸線上,境內的邯濟鐵路、濟聊館高速公路與濟南相連,濟聊一級公路正在建設,具有接受濟南產業轉移和科技人才輻射最便利的條件。優勢產業方面,經過多年發展,聊城已培育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與省會經濟圈各城市聯系緊密。在服務業方面,擁有千島山莊醫養中心、阿膠養生小鎮、紅色旅游小鎮、溫泉休養基地等資源,正在努力打造冀魯豫交界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此外,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光岳樓、東昌湖、古運河、景陽岡、曹植墓等文化旅游景點,已成為“省會經濟圈旅游圈”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