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闊步茶產業強省之路
端午過后,鎮寧自治縣江龍鎮浪風關白沙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大批江龍團葉茶經過攤晾、殺青、揉捻、造型、烘干、提香等工序后,包裝打包送入冷庫,等待發往全國各地。
江龍團葉茶是鎮寧當地的特有茶葉品種,葉片較厚,葉型橢圓,制成干茶后鮮爽耐泡。目前,江龍鎮已有茶園4.16萬余畝,可采摘面積近2萬畝,年產干茶360噸,年綜合產值達1.1億元,鎮內10家公司、14家合作社、9棟茶葉加工廠成功帶動周邊8000余人實現就業。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家來自山東、廣東、福建的企業到江龍實地考察,達成合作意向。
茶葉是貴州的傳統優勢產業,省委省政府把茶產業定位為全省的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脫貧攻堅主導產業、鄉村振興重點產業打造。2018年8月印發的《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茶產業強省的意見》,對全省茶產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明確了發展思路目標,提出培育品牌、加工升級、開拓市場、質量安全等四項重點工作。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面對全國茶葉市場活力不足,企業融資難度大,銷售渠道不暢等不利影響,貴州堅持問題導向,堅定“守正創新、正本清源、確立地位”總體思路,密集到省內主要茶區調研,督促春茶采摘、復工復產。及時組織茶葉電商培訓,開展專家服務下基層,聚焦茶產品出口、市場推介、茶園抵押融資、綠色防控、茶葉專用肥、本土茶樹種苗等專題逐項研究,謀劃開展春季斗茶大賽系列活動,采取“1+N”模式創新舉辦茶博會等。
根據貴州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省茶產業繼續產銷兩旺,出口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截至6月底,我省茶園面積700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615萬畝,茶葉產量24.5萬噸,茶葉產值380.4億元,產量、產值分別較去年同期增8.87%、10.76%;1-4月,貴陽海關共出口茶葉8523.1萬元,同比增長90.7%。
圍繞今年全省茶產業的總體目標“把‘貴州綠茶’和‘三綠一紅’品牌進一步培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把貴州建設成為茶產業強省”,四個方面工作成為重點:一是茶園基地建設,全省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改種換植建設高標準茶園40萬畝,建設產業互動融合茶園50萬畝,建設畝收入上萬元的高效茶園50萬畝,建立林、灌、草立體茶園50萬畝,茶園綜合機械化率達45%;二是質量安全,全省要推廣茶園綠色防控面積200萬畝,新增歐標茶園50萬畝,省級抽檢茶樣1000個以上,確保農殘與重金屬檢測按照國標100%合格;三是茶葉加工,全省全年茶葉總產量要確保在40萬噸以上,總產值500億元,新增茶葉加工企業及合作社200家,新建改建茶葉精制加工廠20個,區域公用授權使用企業數量占總企業數量的比重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四是市場銷售,省外主要目標城市要新增貴州茶營銷窗口100個,新增營銷網點1000個,大力發展電商銷售。
在6月初舉行的全省茶產業發展大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慕德貴提出,茶葉要想持續賣得好,得到長期認可和穩定市場,就必須堅定不移守好綠色茶、干凈茶的底線和發展方向。
下一步,我省茶產業將在六個方面持續發力,在把貴州建設成為茶產業強省的道路上邁上一個新臺階。
以綠色防控為核心,抓茶葉質量安全,推動43個茶葉主產縣與貴州大學合作,全域推廣綠色防控技術;以茶葉專用肥推廣為關鍵,抓茶園提質增效,大力推廣磷化集團生產的茶葉專用肥,提高茶園產量、提升茶葉品質,從源頭上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業競爭力;以黔茶系列品種推廣為重點,抓結構調整,在未來的老茶園改造、新茶園種植時要優先選擇適應的黔茶系列品種作為主栽品種;以宣傳推介為重心,抓市場開拓,著力鎖定“三北”市場與出口目標市場,在主要目標市場組建貴州茶葉商會或協會,打造一支穩定的貴州茶經銷商隊伍;加強標準宣貫,促進加工升級,推進精制拼配平臺在全省范圍內遴選上游茶葉初加工企業,分工協作,推行“跨區域、跨季節、跨品種”的數字化拼配;加快產業融合,培育新型業態,各地要結合本地茶產業發展所處階段,生產要素配置情況,促進茶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