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公共品牌的破局之路
高山云霧出好茶。柘榮地處閩東北內陸,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境內空氣清新,雨量充沛,茶區平均海拔在600米至10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山高霧多,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名優茶生產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生態條件。
茶葉是柘榮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也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全縣目前有茶園7萬多畝,有117家茶葉企業、43家茶葉合作社,全縣70%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茶葉生產經營,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14家,年產茶葉5000多噸,產值約3億元。
柘榮種茶制茶歷史悠久,是閩東茶葉主產區之一,茶文化和康養、旅游等文化相互交融,內涵豐富,積淀深厚,柘榮崈陽堂白茶炭焙制作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由于茶葉基地建設標準不高、技術服務能力不足、茶企實力不強、營銷市場不健全等因素制約,影響了“柘榮高山白茶”的品牌認可度和茶產業發展。
“只有堅持生產高品質茶葉,打造有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才能在茶葉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柘榮縣委縣政府和茶業界的共識。
近年來,柘榮縣明確提出發展以茶葉為主導的“2+N”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出臺了《關于加快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土地流轉促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扶持茶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每年統籌安排數百萬元專項資金助推茶產業發展。
做強茶品牌是產業由大到強的必經之路。柘榮縣按照“扶大、扶優、做大、做強”的原則,重點扶持規模型、帶動型、現代型、科技型茶業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采取聯合、股份等市場化運作方式,組建茶葉企業集團,提升競爭力。加大品牌創建、宣傳和保護力度,鼓勵和支持優勢品牌進一步做強做大,深化茶葉品牌整合,重點創立一批茶葉名優品牌產品,集中力量打造“柘榮高山白茶”公共品牌,組織茶企參加各類茶業博覽會等經貿交流活動。
柘榮縣還通過建立茶葉加工集中區,成立東獅山茶葉交易中心,引進規模茶企業,拓展營銷渠道,不斷延伸茶葉產業鏈。同時,不斷加強技術隊伍建設、茶葉生產加工、重大技術攻關和質量監管,推廣應用茶園綠色防控和生態種植技術,確保茶葉質量安全。
“為提高‘柘榮高山白茶’知名度,每年組織茶企參加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和各類茶博會,開設獨立展館進行展出,‘柘榮高山白茶’逐步受到眾多客商和媒體的關注。”柘榮縣茶業協會會長黃福生說。
為抱團開拓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柘榮高山白茶”先后參加了全國茶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茶王賽、中茶賽、閩茶杯、中國世界功夫茶等各類茶葉賽事,獲得一個“茶王”稱號、一個特別金獎、四個金獎、四個一等獎、三個銀獎等獎項,茶品質得到茶業界知名專家的認可。
好茶引得客商來。目前,全國百強茶葉企業張一元、吳裕泰均在柘榮設立了茶葉生產加工基地。
“為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們每年都要舉辦茶藝表演、斗茶會、春茶品鑒會等茶事文化活動,持續助推茶產業發展。”柘榮縣茶業管理局局長陳曦介紹,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茶產業提質增效,在筑牢基礎、培育龍頭、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全力促進茶產業做優做強。在狠抓品質提升方面,用優質品種改造老茶園,推廣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中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種植規范、管理科學、效益明顯的示范樣板基地;在培育龍頭方面,扶優做強玉龍峰、今古通等龍頭茶企,支持中小型茶企改造升級、發展壯大,力爭3至5年培育1至2個國家級龍頭企業;在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方面,舉辦民間各類茶事活動,系統推進“柘榮高山白茶”品牌規劃設計、營銷策劃工作,申報馳名商標,塑強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