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農業:既“產銷對接”又“銷產銜接”
又到蜜梨等盛夏時鮮果品上市日。在長三角,各地的蔬果企業忙碌了起來。既有產地到銷地的“產銷對接”,又有銷售商深入產地的農田果林中,進行“銷產銜接”。
近日,浙江嘉善縣的惠民街道又到上海推介當地最有特色的蜜梨了,這樣的產銷對接已經堅持了整整15年。惠民蜜梨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惠綠”牌蜜梨是浙江省名牌產品,經過多年的產業發展,現有的種植面積超過3200畝,年產量超過6000噸。
嘉善縣惠民街道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產地主動到銷地進行產銷對接,是提升現代農業市場化程度的必然舉措。以銷定產、進一步完善種植標準的體系,是高效農業的體現。蜜梨現已成為嘉善縣“一縣一品”的代表產品,不僅在上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已經成為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知名品牌。上海市果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袁亞祥說,眼下的果品市場主要是西瓜和水蜜桃“一統天下”,早熟蜜梨搶先“殺”到上海等長三角主要消費市場,有望成為消費者度夏的新選擇。
除了產銷對接,還有一種“銷產銜接”也值得關注。農業營銷企業主動出擊,深入到田間地頭、果林菜棚,進行“產中”的走勢預估和“產后”的運銷匹配。同樣在近日,同樣是蜜梨,20多家果品采購商特地趕赴滬郊崇明的翠冠梨產地進行現場考察,與生產者直接對話。
采購商們在合作社的果林和大棚里“看得仔細、問得分明”,全面評估今年崇明地區翠冠梨生產的狀況和特點。在對接會上,采購商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對單果重、包裝、果型、收貨品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社區生鮮營銷平臺的采購人士表示,如果是“四個裝的禮盒”,就要求單果重300克以上。在一定層次的城市果品營銷中,口感好、品相佳、包裝優,缺一不可。產地的合作社獲得這樣的營銷信息后,將進一步在果品的采摘收獲中,提高分揀分類的精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