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業品牌目錄正在征集中
為了引領全省農業品牌做大做強,塑造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強勢農業品牌,從8月2日起,《江蘇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將正式施。7月28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召開新聞通氣會對《目錄制度》進行政策解讀,其中明確“江蘇農業品牌”定義內涵,即在江蘇省域范圍內農業生產者或經營者在其農產品或農業服務上使用的用以區別其它相同和類似農產品或企業的名稱及其標志。征集推選范圍包括糧油、畜禽、水產、果蔬、食用菌、茶葉、中藥材、蠶桑、蜂蜜等類別的農產品及其初加工產品。首輪征集推選時間為從2020年至2022年,每年征集一次,計劃每年征集推選100個左右。
據了解,2019年,《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實施辦法》被制定出臺,并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發布了首批300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江蘇共有12個品牌入選,數量居全國前列。“因此,建立省級農業品牌目錄,有利于與中國農業品牌目錄銜接,有利于爭取江蘇更多品牌入選入列,進而推動江蘇更優品牌迅速進入全國‘大舞臺’,開展傳播推介、展示展銷,擴大江蘇農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非說。
事實上,江蘇高度重視品牌強農,連續多年農業品牌建設內容寫入省委一號文件,列入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產管并重、量質并舉、以質塑牌,打造了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了一批知名強勢品牌,推動了一批名牌農產品走出江蘇、走向全國。”黃非介紹說,全省有5個品牌入選“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地理標志總數近百個,2019年推選出首屆“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功創建11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射陽大米、盱眙龍蝦、高郵鴨蛋、洞庭山碧螺春茶、東臺西瓜等名牌農產品美名遠揚、膾炙人口,代表著江蘇品質、江蘇形象。
值得關注的是,盱眙通過不斷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建設之路,其中,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203.92億元,連續5年位列中國水產類價值榜之首,成為名副其實同行業“領跑者”,成功打造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生態龍蝦第一縣”。
“我縣以‘一蝦一米一特一點’,規劃布局農產品品牌建設,通過‘企業+基地’的模式,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鏈,圍繞申報產品目錄中的大宗糧油、林果、禽畜、水產、蔬菜等申報,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區,擴大‘兩品一標’產品總量和產業規模。”盱眙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扶貧辦副主任江水介紹說,經過多年發展,目前當地已有66個產品、34.7萬畝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獲得認證;創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基地30萬畝,省級優質農產品基地15萬畝;已申請獲批地理標志商標10個。盱眙龍蝦香米,借力盱眙龍蝦金字招牌,依托“蝦稻共生”綜合種養優勢,打造生態有機大米一流品牌,先后榮獲首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優質漁米評比金獎、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等殊榮。
記者采訪得知,《目錄制度》還明確了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的扶持、推介與保護,在政策制定、項目建設、規劃指導、資金安排等方面,對入選省級目錄的品牌及相關主體給予大力扶持;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發放以品牌為基礎的商標權和專利權等質押貸款等。
首輪第一次征集推選結果將在9月份“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