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麗水樣本》云首發——七位專家帶你速讀“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麗水答卷
匯集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委黨校專家智庫,經過一年多的深入調研和反復研討,《小康》雜志社出品的《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麗水樣本》于近日正式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求是雜志社原社長高明光,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史濟錫,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胡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楊建武,浙江文史館館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委員顧益康以及《麗水樣本》的主編浙江省社科院院長何顯明、《小康》雜志社副社長賴惠能等領導、專家也利用短視頻、網絡連線等方式,在“云端”闡述了他們眼中麗水的樣本意義。
【速讀關鍵詞】世界難題
毫無疑問,后發地區如何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后發地區能否擺脫后發劣勢的制約及貧困現象的惡性循環,走出一條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工業化道路,并實現趕超發展?啟動了工業化進程的后發地區能否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化發展模式,超越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工業化模式?擁有生態資源稟賦優勢的后發地區能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后發地區在成功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前提下,能否在綠色發展過程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共享式的綠色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麗水樣本》主要就是回答面對這樣的世界級難題,麗水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
——浙江省社科院院長 何顯明
“秀山麗水、天生麗質!”這是 2002年11月2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第一次到麗水調研時發出的由衷贊嘆。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因為交通相對閉塞,加上沒有令人稱羨的龐大 GDP,麗水處在“養在深閨人不識”的狀態中。
近年來,隨著發展觀念的深刻變遷,生態價值在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堅持綠色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麗水厚積薄發,以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標桿姿態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產生了驚艷四方的效應。
2018年4月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談到如何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時,習近平指出:“浙江麗水市多年來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質量、發展進程指數、農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協同推進。”
從“養在深閨人不識”到“麗水之贊”,麗水是怎么做的?在這樣的問題導向下,2019年1月4日,《麗水樣本》編撰團隊奔赴麗水,在市委宣傳部的牽頭組織下,與市社科聯、政研室、市委黨校、黨史辦、發改委、林業局、經信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兩山”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召開了編前會,正式啟動樣本編撰工作。此后的一年時間里,編撰組深入各區縣進行實地調研,多次與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并在樣本編撰過程中同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麗水實踐的成果發布。
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麗水樣本》理論聯系實際地闡述了當地綠色崛起的演進軌跡及內在邏輯,并對照“五大發展理念”著重分析了如何創新引領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如何增強綠色發展的獲得感,如何統籌區域城鄉綠色發展,如何培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文化體系,如何造就擔當綠色發展的干部隊伍,具有普遍借鑒價值。
【速讀關鍵詞】鮮活案例
《麗水樣本》是成功的。從立意來說,《麗水樣本》很好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麗水之贊”的精神要義;從體系來說,《麗水樣本》比較詳盡地闡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麗水探索與實踐;從實踐層來說,《麗水樣本》還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案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史濟錫
《麗水樣本》很有意義。麗水原本基礎不太好,但是按照總書記在浙江提出的“兩山”理念的發展要求,已經在很多方面創造了自己的發展奇跡,特別是美麗經濟在浙江數一數二。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 胡堅
從《麗水樣本》你就可以看到中國山區是怎么發展的。山區不是落后地區,山區是潛力無限的后發地區,不僅可以同步實現小康,更可以同步奔向現代化。從麗水實踐來看,最重要的是必須堅持“兩山”理念引領,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思路,必須堅持城鄉融合的發展模式,必須堅持以數字化、智慧化為轉化路徑的發展新路子。
——浙江省文史館館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委員 顧益康
既有理論高度,又有鮮活案例,這是《麗水樣本》的一大特色。書中共收錄了16篇案例,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描繪出麗水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畫像。
從改革創新的維度,案例解碼了麗水如何發展全域旅游、生態工業,如何打造“麗水山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及“麗水山居”民宿區域公用品牌,如何開啟農村產權資源寶庫的金鑰匙;從鄉村振興的維度,案例解碼了麗水如何通過“千萬工程”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如何實現農民增收“十一連冠”,如何實現農村電商銷售額7年番21倍,如何實施“大搬快聚”探索易地搬遷的縣域解決方案,如何實施“小縣大城”戰略走出山區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如何打造“鄉村春晚”實現文化振興;從打造干部優勢的角度,解碼麗水如何打造技能型鄉鎮政府,如何通過“最多跑一次”跑出浙江發展加速度。另外,書中的“大事記”部分,系統梳理了當地2000年至2018年發生的有關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大事。
據了解,《麗水樣本》編委會已將書中的案例推薦給浙江省委黨校、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作為案例教學的候選案例。5月26日,“麗水山耕”就成為浙江省委黨校中青二班一支部該學期第一堂案例教學課的主題,讓麗水經驗走進課堂,對外輸出。
【速讀關鍵詞】良性互動
我去過兩次麗水,這個地方是地如其名——水麗山清。《麗水樣本》這本書全方位、多角度總結和介紹了他們如何把優質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的做法和經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麗水始終堅持生態、經濟、生活的良性互動,通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生態旅游等手段使得生態經濟化,通過工業發展綠色化等手段實現經濟生態化,最終實現農民增收,把生態價值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求是雜志社原社長高明光
生態、經濟、生活的良性互動,這是麗水答卷的關鍵點。《麗水樣本》詳細闡述了麗水如何守護好綠水青山,如何初步建立現代生態經濟體系,如何實現綠色發展與共享發展的統一,如何在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居民收入顯著提升中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機制。
2019年1月,國家長江辦正式發文支持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3月15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印發浙江(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方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個試點工作既沒有現成模式,也沒有成熟經驗,可以說是一項開創性的以觀念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等為主要內容的綠色發展創新實踐的集成。為此,《麗水樣本》著重分析了麗水經驗的創新價值。
這其中包括“轉化式創新價值”,即通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先行先試的探索,找到了“兩山”轉換的“金鑰匙”;包括“統籌式創新”,即打破“分散式”治理格局,在更大時空范圍內統籌生產力布局、資源開發、設施配套、交通建設的“外延式統籌創新”和推進一二三產業全產業統籌的“內涵式統籌創新”;包括“融合式創新”,即圍繞生態環境這一最大優勢,將各種要素、資源、信息技術有機嫁接和融合在一起,全面激活生態產品價值,尤其是“生態+數字經濟”的先行探索;包括“體制式創新”,即形成了相對完整的促進和保障綠色發展的制度體系,尤其是建立GEP與GDP的轉化機制,讓“兩山”轉換有了科學標尺。
正是因為制度創新、黨政有為、生態自覺這三個決定性因素,讓麗水這樣一個除了生態資源優勢之外,幾乎談不上有什么特殊發展優勢的后發地區,成功實現了綠色崛起。
【速讀關鍵詞】借鑒意義
《麗水樣本》對于全國的同行們都有極強的指導和示范意義。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 楊建武
《麗水樣本》著重研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索,也就是綠水青山究竟是怎樣轉變成金山銀山的,相信會對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小康》雜志社副社長、《麗水樣本》主編 賴惠能
存史、資政、交流,這是《麗水樣本》的三大功能。正如《麗水樣本》在總論中寫道,其諸多經驗、案例,具有世界性的意義:麗水的綠色崛起,創造了欠發達地區依靠自身努力,通過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趕超發展的成果范例,其經驗對于廣大后發國家擺脫依附性發展困境,實現自主性發展具有廣泛借鑒意義;麗水的綠色崛起,預示著后發國家和地區有可能超越發達國家曾經經歷的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后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實現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融合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跨越發展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