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十一連冠”背后的綠色密碼
麗水以山水清麗聞名。 本文圖片均來自麗水市委宣傳部整個8月,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古堰畫鄉“駐85”民宿每天價格在一千至兩千元的客房都早已被預定一空。在經營者葉麗芳眼里,窗外滿目的青山綠水就是自己民宿最值錢的地方,“連空氣都帶著一絲甜味。”
被稱為“浙江綠谷”的麗水有4000余家民宿,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麗水山居”,2019年,“麗水山居”區域公用品牌實現營業收入37.6億元。
麗水坐擁綠水青山,卻曾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當地通過打造“麗水山耕”、“麗水山居”、“麗水山景”等“山”系區域公用品牌,鄉村脫貧振興,早已實現集體經濟薄弱村、貧困農戶“雙清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連續11年居浙江首位。如今的麗水,正打造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綠色發展兩方面成果和經驗的重要窗口。
走綠色發展之路,從GDP到GEP
麗水以山水清麗聞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6年居浙江第一,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12年全省第一,在全國空氣質量檢測的168個城市中穩居前十。
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落后是麗水的痛點。當地“九山半水半分田”,因耕地少、基礎設施滯后等制約,曾是浙江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2000年,麗水農民人均純收入259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0%;2003年為3100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57%,差距拉大。
如何讓麗水讓這個欠發達山區擺脫貧困?習近平總書記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曾八次前往麗水調研,每次都強調生態文明建設。2006年7月29日,習近平在麗水調研時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
2006年,經濟落后的麗水“壯士斷腕”,主動關停作為納稅大戶的4家造紙廠,還否決了多個高污染、高耗能工業項目。十多年來,麗水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從未搖擺。2008年7月,該市在全國率先發布地級市《生態文明建設綱要》。2013年12月,浙江省不考核麗水GDP和工業增加值后,麗水提出打造全國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雙示范區”。2014年,麗水入選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麗水城區夜景同時,麗水堅持“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全方位推進生態產業創新發展,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在農業農村領域,推行“生態+”,催生九大主導農耕產業,并在此基礎上倡導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涌現出一批精品民宿和熱門景點。此外,深入推進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引進一批生態工業產業。2000~2019年,麗水年地區生產總值從137億元增加到14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增長6.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590元增加到21931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3.07縮小到2.12。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的講話中談到:“浙江麗水市多年來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質量、發展進程指數、農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協同推進。”
發布全國首份村級GEP核算報告的遂昌縣大田村麗水還通過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來引導發展思路轉變。GEP是指一定區域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調節服務產品價值、文化服務產品價值和物質產品價值。2019年5月,全國首份村級GEP核算報告在麗水遂昌縣大田村發布。當年10月,麗水在全國首次發布地級市GEP,2018年GEP為5024.4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5.12%,實現了GDP、GEP規模總量協同較快增長。
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探索“兩山”轉化通道
“貼有‘麗水山耕’標志的農產品,市價平均提升30%以上,溢出部分就是生態附加值。”麗水市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力量告訴澎湃新聞,讓美好生態成為“經濟要素”,讓生態產品兌換市場價值,麗水探索“兩山”轉化通道初見成效。
“麗水山耕”品牌產品2014年問世的“麗水山耕”,是以政府主導、協會注冊、國資公司運營的模式創立的國內首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基地直供、檢測準入、全程追溯等標準建設,“麗水山耕”已建立合作基地1122個,培育品牌農產品1000余個,形成菌、茶、果、蔬等九大產業,2019年銷售額達84.4億元。目前,“麗水山耕”品牌估值26.6億元,連續兩年居“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排行榜首位。麗水正推廣“麗水山耕”生態賦能、提升附加值的做法,陸續推出以農家樂民宿為主的公共品牌“麗水山居”,主打鄉村旅游的“麗水山景”等“山”系產業區域公用品牌。
“麗水山居”是全國首個地級市民宿區域公用品牌。政府通過制定放心民宿服務標準,標準化、差異化、產業化的推進民宿發展。目前已有4000余家民宿統一使用“麗水山居”集體商標,2019年“麗水山居”接待3600多萬人次,增長16%;實現營業總收入37.6億元,增長23%。“麗水山景”已累計創成1個5A級景區、23個4A級景區、4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康養小鎮、研學旅游、特色演藝等鄉村旅游新業態也不斷涌現。
村落中的“麗水山居”民宿農村發展、鄉村振興,人才不可或缺,麗水為鄉土人才取了個別出心裁的名字——“農三師”,即從事農業生產的農作師、從事傳統手工藝的農匠師、從事商貿服務業的農商師。“我們每兩年評選一次,認定中、高級‘農三師’350名,預計到2022年全市‘農三師’達1300名,為鄉村振興輸送鄉土人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這些名師將在資金補助、項目立項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高級‘農三師’可享受副教授待遇。”
“沒想到我一個種香菇的也能成為名師,我一定會把種植技術毫無保留的傳下去。”胡惟鵬是慶元縣種植大戶,因為掌握高超的香菇種植技術被評為高級“農作師”。如他這樣,麗水越來越多來自果蔬種植、食用菌栽培、畜禽養殖、農家樂民宿、農村電子商務、超市經營、鄉村工匠、民宿管家等領域的“土專家”被挖掘出來。
越來越多在外的麗水人也重回麗水創業,投身鄉村振興。1989年出生的麻功佐是松陽縣大東壩鎮橫樟村人,2011年大學畢業后在杭州開女裝網店。2014年,他回松陽老家,投入父輩從事的養蜂業。短短數年,因生態資源好,蜂蜜質優味美,加上通過電子商務網絡銷售,帶動周邊蜂農的蜂蜜熱銷。在此基礎上,他又引導顧客來松陽“體驗+銷售”,逐漸形成松陽特色的“蜜蜂+旅游”產業,打造“蜜家樂”,帶動民宿、農家樂和古村落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