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祁門縣 :努力打響高山生態茶葉品牌
“七挖金、八挖銀”,眼下正是茶園秋耕除草的大好時節,在黃山市祁門縣新安鎮龍源村雞母尖的高山茶園里,年輕的朱孟楠與茶農們頂著炎炎烈日為茶樹深耕除草,他們之所以延用這種原始的生產方式管護茶園,正是致力于打響高山生態茶葉品牌。
雞母尖,地處海拔千米以上的仙寓山山脈,即便這里今天有了通組道路,但從位于山腰的村莊到朱孟楠勞作的高山茶園還需要步行一小時左右的山路。以前在外打工的朱孟楠返鄉從事紅茶生產已有3年了,每年茶季,這樣的山路他來來回回要走無數次。
一直以來,高山茶葉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現在雞母尖村民組不少人搬到了山下居住,但朱孟楠的父親與村民一直守著這一片綠葉,堅持做好一杯高山生態茶。2017年朱孟楠返鄉接過了父親手里的接力棒,與茶葉打起了交道。能吃苦、善學習、有闖勁,很快他就從職場走到了茶園,完成了角色轉變。
“我們的茶樹就是祁門紅茶當家品種櫧葉種,在茶樹管理中我們堅持不用化肥不打農藥,就是用這種深挖的方式,將草埋到土里,既增強茶樹冬季抗寒保暖能力,又是上好的有機肥料,可以提高來春茶園地的肥力。”朱孟楠介紹說。
雞母尖高山上常年云霧籠罩,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緩慢,茶多酚得以充分積累,這獨特的自然環境成就了高山茶葉的優良品質。但由于這里茶園多位于高山坡地上,水土易流失,土壤肥力易下降,同時高海拔讓茶葉的采摘時間推遲,產量也只有低山茶園一半左右,因此,打好高山、生態、綠色品牌成為了山里人的共識。
朱孟楠告訴筆者:“高山茶園里的草一般一年要除兩次,春茶采完后初挖一遍新長出的草芽,第二次就是等梅雨季過后,也就是農歷的七、八月份。山區梅雨季雨水多,茶園里的草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立秋以后夏茶采收基本結束,此時天氣仍然炎熱,正值夏秋雜草開花結籽期,在這個時候除草,將雜草深埋地里,可以實現斬草除根的效果。”
如今,雞母尖上的茶農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茶葉品牌:雞母尖高山云霧茶;電子商務、微商的興起讓茶葉銷售也有了新的渠道,年輕的朱孟楠正在父輩的幫助下帶著村民一起朝著新的目標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