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樹起來 產品走出去 灌云品牌化建設助力農業轉型升級
日前,在灌云縣東王集鎮鹽河村火龍果生產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采摘火龍果。“今年,我們第二批火龍果從8月1日起就開始上市,每公斤售價30元,并且供不應求?!被刎撠熑藚前子癖硎?,由于在火龍果品牌打造和品質把控上下足了功夫,近年來該基地的火龍果在市場上樹立了不錯的口碑。
鹽河火龍果的出名,絕非偶然。近年來,灌云縣把農業品牌化建設作為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抓手,不斷探索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品質高、口碑好的名牌農產品,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灌云的特色產品,豆丹海內外有名,今年灌云縣僅出售的豆丹卵保守估計就達2億粒,創收超過4000萬元。由灌云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一份數據表明,今年該縣豆丹規模以上養殖戶超過500戶,豆丹養殖面積達1.6萬畝,總面積比往年擴大30%左右。按人工養殖畝產150斤、自然養殖畝產120斤,市場均價40至80元計,畝均效益萬元左右,這樣的收益比傳統的糧經作物要可觀得多。
灌云豆丹養殖產業之所以能快步壯大,主要取決于灌云豆丹獲得了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養殖技術有了“灌云標準”,使得豆丹養殖有了信譽、技術保障,而灌云市場產品容量的欠飽和更深深吸引了縣內外的養殖戶。外地人瞅準灌云豆丹市場與媒體的聚焦宣傳不無關系。自2011年第一屆豆丹美食文化節舉辦以來,每年節慶期間,各級各類媒體匯聚灌云集中推介豆丹美食,從而使灌云豆丹品牌不斷提升。
“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不僅有助于促進產品的銷售,還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惫嘣妻r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品牌樹起來了,產品賣出去了,還可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對當地農產品品牌的溢價、農產品價值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灌云縣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專門出臺了《灌云縣打造品牌實施方案》,按照規模大、品質好、品牌響和初步形成產業的目標,做大做強地方產業,打響灌云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并在建立產學研基地,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的基礎上,在組織化、規?;蜆藴驶a上積極探索,通過設置統一的生產標準,在灌云形成一大批知名度高、產品品質好、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整個市場產品標準,造福消費者。
此外,該縣緊緊圍繞“西菜中糧東漁”的農業發展規劃,堅持“兩園引領、三帶拉動、四中心支撐、五區示范、六大基地推進”的產業布局,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培植了藍莓、紫蘇、蘆蒿、食用菌、萵苣、葡萄、泥鰍等一批特色產業。在推進“二品一標”建設與認證的同時,高度重視農產品的加工與包裝,創建了“沂河淌”牌面粉、“叮當河”牌大米、“萬惠”牌蘆蒿、“雙程”牌醬油、“花果山”牌鳳鵝、“王圩”牌西瓜、“小龍女”牌葡萄、“潤瑞”牌水產品等一批具有縣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底蘊的農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