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助農銷售5400億!阿里成為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第一平臺
“截至今年8月底,阿里巴巴過去3年農產品銷售額已突破5400億,同時正在助力打造100個10億級農業品牌。”9月17日,在阿里豐收節媒體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披露了一組最新數據。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中國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的第一平臺。
自4月阿里巴巴啟動春雷計劃以來,1800個農業特色產業帶、80萬款農產品在淘寶上“破土而出”。 阿里巴巴春雷計劃農業執行負責人張鵬匯報了春雷計劃涉農部分的階段性成果,他介紹稱,湖北小龍蝦、茂名荔枝等近1000個地域品牌,在淘寶天貓上單月銷售額增速超200%,一度滯銷的渭南蘋果增長更是超過10倍。
中國有句俗語“谷賤傷農”。農產品不僅要賣得出,還得讓消費者記得住,賣得好。他分析,中國農產品的出路是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幫助農產品打品牌,也絕不意味著消費者要買高價的蔬菜水果,最大限度地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流通環節,實現農產品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兩頭獲利。
(天貓還一直是五常大米打造地域品牌的第一平臺,和唯一線上平臺)
無論是淘寶直播村播還是芭芭農場,消費者正在用更具互動性的方式參與到助農中。淘寶直播村播負責人朱曦表示,村播已經是阿里最有效、最獨特也是最生動的手段之一,“因為農人主播最懂農產品,直播場景最貼近原產地,直播形式最立體。”
(淘寶直播間很多開在了田間地頭,最生動、最直接)
朱曦介紹,近三個月,淘寶新農人主播數量增長近50%,總數超過10萬,而平均每個主播能帶動4個農民就業。在芭芭農場上,平均每天有5000多萬人澆水,50萬份免費水果被薅走;而這些來自全國40多個芭芭農場直采基地的水果,成為果農脫貧致富的希望。
洪澤湖大閘蟹是典型的天貓上長出來的“地域品牌”。今年豐收節期間,今年天貓的大閘蟹季剛剛開始,3000萬只大閘蟹就被預定一空,一半來自陽澄湖,另一半來自其它湖區。大閘蟹“一超多強”的市場格局,這在3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非陽澄湖蟹不買”仍然是很多消費者的執念。洪澤湖蟹的線上銷量從0,開始沖刺天貓億元俱樂部。
(大閘蟹“一超多強”的市場格局,這在3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天貓將這些變為現實)
如今,農業呈現成數字化的新氣象: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變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采取了“立體式+造血式助農”,成為中國數字農業的新基建。去年10月10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成立,在數字化生產、物流、營銷、金融等方面全面發力。
以網商銀行為例,已經累計服務了1558萬涉農用戶,放款金額約1.5萬億元。在江西省余干縣,網商銀行首次將衛星遙感技術引入信貸風控環節,讓更多數據薄弱、缺少擔保抵押資產的農戶,也能獲得純信用的線上貸款。
“袁隆平讓中國實現了畝產一千斤,阿里希望用數字技術幫助農民實現畝產一千美金。”李少華在會上表示。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2018年,在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上,天貓、淘寶就占據75%的市場份額,早已成為農產品上行的電商主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