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穿透時間的力量!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交會期間再讀專家觀點
《導讀》
11 月 15 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開幕式暨中國農業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在南昌成功舉辦。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主旨發言中強調,農業品牌建設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他指出,中國農業品牌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一是堅持品牌引領,調優產業結構;二是強化品牌驅動,做優產品品質;三是弘揚品牌文化,提升綜合效益;四是突出品牌效應,建設數字鄉村。韓部長還就中國農業品牌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四點希望。
韓部長重要講話中的一系列觀點與研究院胡曉云院長兩年前發表的一系列農業品牌建設觀點旨趣相通,形成了跨越時間界限的相互印證關系。
今日我們將專家觀點再次奉上,以饗讀者。
壹
中國農業品牌建設的六大戰略價值
創建、提升、重塑中國農業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六大戰略價值:
一、農業品牌戰略能夠支撐國家品牌戰略
二、農業品牌戰略是全球化應對戰略
三、農業品牌戰略是可持續的生態發展戰略
四、農業品牌戰略是鄉村復興戰略
五、農業品牌戰略是資源價值提升戰略
六、農業品牌戰略是新型產業生態戰略
原文鏈接:胡曉云:中國農業品牌建設的六大戰略價值
貳
中國農業品牌建設的五項基本突破
當前,中國農業品牌建設,需要根據農業產業特別是中國農業的特殊性,實現五個基本突破:
一、打破單一的工業思維局限,遵循農業產業特征,創建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互動共贏模式。
二、打破機械的行政區劃疆界,遵循農產品生長特征和區域文脈特征,創建跨區域、集聚共性特征的強勢品牌 。
三、打破唯規模量化模式,遵循生態鏈原則,創建強弱、大小、虛實、功能互補共贏的科學品牌生態系統 。
四、打破農業第一產業的傳統定位,遵循產業鏈互動原則,使農業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的原生動力,使農業品牌成為國家品牌與產業聯動的支柱體系 。
五、打破農業產業的傳統交流格局,遵循品牌傳播原則,以現代品牌的方式進入消費市場,贏得消費者心智。
原文鏈接:胡曉云:中國農業品牌建設的五項基本突破
叁
品牌首先是信用標志
一、挖掘詞源學意義可見:品牌生產,是通過產品生產基礎上的符號生產,提供信用背書的行為。
二、探究品牌起源可見:無論中西方,品牌行為的產生前提,是確認產品的所有者與品質責任者,讓消費者容易識別。
三、考證東西方最早的品牌規制可見:要求品牌行為產生的相關規制,是建立信用制度。
原文鏈接:胡曉云:品牌首先是信用標志
肆
品牌戰略成就品牌經濟
實施品牌戰略的直接目的,是可以成就品牌經濟。什么是品牌經濟?品牌經濟是超越了傳統經濟以物質生產為核心的經濟形態,是以信用經濟的典型形態——符號經濟提升實物經濟價值、以占領消費者心智創造新型經濟關系、以意義闡述與價值構建創新經濟價值的新型經濟形態。
原文鏈接:胡曉云:品牌戰略成就品牌經濟
伍
品牌規劃,整合創造品牌競爭的內在驅動力
要提高品牌競爭力,形成強勢品牌,關鍵是在品牌戰略規劃中就需要創建、塑造品牌這個有機整合體的內在驅動力系統。
一個品牌的內在驅動力,應當由需求滿足(消費品品質、消費者體驗滿足)、互動溝通(品牌主體與消費者、公眾等溝通的便利性、溝通的對等性)、個性表達(符號生產形成的品牌意義、品牌形象、品牌性格的個性差異)、價值共生關系(品牌、品牌主體、社會、消費者、股東、員工等各方共創、共贏、相互忠誠、共同成長)等四種驅動力互動整合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