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農民一起站在田埂上,浙江大學“卡特”的扶貧擔當
昨天,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和農民一起站在田埂上,浙江大學“卡特”的扶貧擔當》一文。作為三個“扶貧擔當”板塊之一,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院長胡曉云提出的“品牌扶貧”戰略思想與實踐得到高度贊賞。多年前,胡院長與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師生們一起,參加了浙江大學對景東縣的對口扶貧工作,主持完成了《景東核桃品牌戰略規劃》,構建起“品牌扶貧”的頂層設計和組織體系,助力景東縣脫貧攻堅。
4月29日晚8點35分,浙大掛職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的副縣長許亞洲在“求是無量”微信群發了一則信息: 景東彝族自治縣的副縣長許亞洲 報告各位領導老師,剛剛評估組反饋——零錯退、零漏評、高滿意度,景東將按照程序退出貧困縣序列。 整個微信群立馬沸騰,鮮花和祝福鋪天蓋地。扶貧八年,這是對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師生們的最好回饋。 01 黃祖輝的“造血”方案 凌晨五點,天還沒放亮,就打車趕往蕭山國際機場,搭乘最早的航班飛往昆明。下機后轉乘汽車,經過7-8個小時顛簸,天黑時分,才能到達景東彝族自治縣。長達2600公里的行程,黃祖輝每年至少跑一趟,這一跑,不知不覺已經八年。 黃祖輝(左3)在景東調研 黃祖輝是浙大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景東彝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山巒疊嶂,95%為山區半山區。37萬人口中,少數民族占51%,農業人口占30萬多,農業 GDP 實際占比高達三分之二,產業弱、小、散、雜,屬于典型的整體貧困、深度貧困縣。 2013年開始,浙江大學對口幫扶景東。受聘為經濟發展顧問后,黃祖輝每年跑景東,進行調研咨詢,也開辦講座,為當地帶去沿海地區的先進理念。 “對貧困地區發展而言,政府‘輸血’固然不可缺少,但形成‘造血’機制更為重要。”因為沒有銷路,景東漫山遍野的核桃掛在樹梢無人采摘,特色烏骨雞、食用菌都走不出大山。黃祖輝思考,要改一改扶貧模式:產業發展不僅需要科技支撐規模,也需要組織化、品牌化、電商化保障市場。“卡特”旗下建有合作組織、農業品牌、農村電商三個研究中心。除了自己研究合作組織外,黃祖輝同時將另外兩個中心也引進景東,擔任品牌顧問、電商顧問,實現“三化聯動”脫貧模式。 這里的烏骨雞肉嫩鮮美,到了大城市,肯定供不應求。景東構建了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體系,注冊了“無量烏鳳”、“無量錦鳳”區域公用品牌,在“種雞培育、集中育雛、生態放養”產業構架下,共發展專業合作社9個,存欄2000只以上的家庭養殖戶78戶,2018年出欄480萬只,比浙大定點幫扶前的2012年提高253.85%。“線上銷售”讓銷路大開,實現產值3.8億,幫助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9177戶,帶動脫貧人口65401人。 從“輸血”到“造血”,景東的貧困發生率從22.34%下降到1.2%。2020年5月16日,云南省政府正式發文,摘掉了戴在景東頭上多年的貧困帽子。 02 胡曉云和她的“品牌扶貧” 2014年底,滴水成冰的北京,華能集團扶貧處處長唐凱和“卡特”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云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華能集團從1995年開始,就對口幫扶陜北橫山發展羊產業。但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產品品質有口皆碑,遺憾的是沒有響亮的品牌。在與新疆、內蒙等地羊肉的競爭中,橫山羊肉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富民效應難以發揮。 胡曉云被譽為中國農業品牌的“拓荒者”,她首倡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曾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并且已經擁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實踐。雙方聯手,決心在橫山進行“品牌扶貧”的實驗。 溝壑縱橫、風沙漫漫。胡曉云團隊通過調研、策劃、創意,很快就構建起了“橫山羊肉”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品牌引領市場,當年,羊肉的價格就高出周邊縣區每斤一元。 隨著市場的打開,橫山羊產業發展進入良性軌道。2018年數據,橫山共扶持2656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羊子飼養量達到近226萬只,實現產值11.72億元。這年,歷史上一直以窮困聞名的橫山,高質量通過國家驗收,成為陜西首批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四個縣之一。 胡曉云在大聲呼吁“品牌扶貧”概念 胡曉云在大聲呼吁“品牌扶貧”概念:“老少邊窮地區往往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保留著良種、良法以及鮮明的地域文化,這恰恰為品牌創建提供了最好的支撐。” 用品牌喚醒沉睡的資源,不是掠奪式的,而是綠色生態可持續的。威寧蘋果、景東核桃、尼勒克蜂蜜、奉節臍橙、平泉香菇……,一個個貧困地區的區域公用品牌,在卡特手里成熟,成為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橋梁。 區域公用品牌不僅針對產品。麗水曾是浙江最為貧困的山區,“麗水山耕”品牌創建后,累計產品銷售額達到199.4億,平均溢價33%。不僅帶動整個麗水農業轉型升級,而且通過品牌打通“兩山”,實現了增收致富。2020年,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1元,同比增長14.5%,增幅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實現低收入農戶增幅全省“四連冠”。 03 郭紅東和他的“電商扶貧” 2017年10月,山東曹縣來了個浙江大學掛職的副縣長,名叫郭紅東。 到曹縣掛職的科技干部,大多來自山東本地高校。這次,怎么來了個跨省的教授? 原來,曹縣是一個工業基礎薄弱、貧困人口位居山東第一的農業縣。近些年,農村電商在曹縣星火燎原,推動了演出服、木制品、農特產的大發展。但下一步該走向何方?曹縣需要借用先進地區的“大腦”。 郭紅東是浙江大學CARD農村電商研究中心主任。他來到曹縣,就是想探索,貧困地區如何借助農村電商進行彎道超車,實現縣域經濟發展新突破? 調研后,郭紅東發現,浙江境內大多是先有產業發展,再有電商渠道的拓展;而曹縣則是電商發展,帶動了產業興旺,產業興旺又進一步促進了人才回流、農民收入提高。 曹縣電子商務的“當家產業”是演出服,但隨著消費升級,其門檻低、效益低等弊端日益顯現。郭紅東在發展方向上為縣委縣政府提供決策咨詢,論證演出服向漢服轉型發展的可能性,參與“e裳特色小鎮”的規劃定位討論。為了讓特色小鎮盡快落地,郭紅東發揮資源優勢,聯系并陪同曹縣領導前往浙江,考察投資管理運營模式。 郭紅東(左3)推動曹縣電商發展 2018年“直播”爆發,郭紅東馬上推動曹縣抓住機會,建立直播基地,開展短視頻營銷、直播帶貨、品牌推廣、網紅主播達人培育,構建電商發展“新生態”。 2018年,曹縣的淘寶村從上一年的74個,猛增到113個,新增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山東最大、全國第二大淘寶村集群。大集鎮32個新政村全部成為淘寶村,是山東唯一一個淘寶村全覆蓋的集鎮。據曹縣政府2018年工作報告,全縣943個扶貧車間中,20%屬于電商扶貧車間,電商帶動2萬余人精準脫貧,占全部脫貧人口的20%。12個省級貧困村發展成為淘寶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2019年4月,“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論壇”在曹縣舉行。以特色產業為依托,以人才培育為核心,電商平臺(市場)和服務型政府雙向賦能,引導農民大規模電商創業,實現鄉村振興為內涵的“曹縣電商發展模式”走出山東,為全國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了學習的樣板。2019年5月底,國務院對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成效明顯的十個典型縣予以激勵,山東曹縣就是其中之一。